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IMF和世行会议的发言中强调,增加汇率灵活性是人民币汇率中长期目标,目前中国主要是在深化金融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率形成机制本身是一个涉及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与中国国有独资银行和机制转换、清理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等配套进行。现阶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环境,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本地区的利益。
中国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条件是具备的,但由于资本项目只能渐进地实现可自由兑换,加之中国有强烈的促进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需求,因此人民币汇率目前还不具备实行独立浮动制的条件,只能渐进地向独立浮动制过渡。
因此,尽管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前景较佳,但仍并不具备一步到位改革其汇率机制的条件。首先,中国经济面临着局部过热和宏观调控问题,内部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低,资金利用效率也较为低下;其次,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仍然较高,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于关键期;再次,汇率机制的改变意味着资本帐户的进一步开放,但目前我们尚不具备进一步开放资本帐户的条件;最后,央行仍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2、奉行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念,中国正在为深化汇率机制改革作艰苦细致的准备工作。
国家外汇管理局强调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04年2月,国家外管局有关负责人就表示,2004年将扩大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浮动区间,适当增加银行制定挂牌价格的权限;规范远期结售汇业务,开展掉期等金融产品的研究和设计,尝试建立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增加金融机构和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外汇债券的规模和数量。
外管局局长郭树清2003年年末也谈到了汇率机制的完善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首先要进一步发展外汇交易零售市场,改革银行结售汇制度,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稳步推动资本账户开放,拓宽人民币汇率生成的市场基础。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外汇交易的批发市场,增加市场交易主体,开发避险工具,改进交易方式,适当扩大银行间市场的汇率浮动幅度。最后,还要不断改进中央银行调控手段,建立健全汇率调控的参照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2004年6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其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在时机成熟时逐步推出人民币的远期汇率。在远期汇率生成之前,汇率不宜有大范围的波动。
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再次重申,“中国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并在代表国务院作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
2005年4月,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表示,外部压力将加快我们的改革进程,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其含义是外部压力将加快我们经济和金融改革的进程,也就是加快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的进程。外管局副局长魏本华的发言就更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正在加紧准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条件,而且表明,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机制变革过程中的问题给中国提供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人民币汇率也不是中美贸易逆差的根本因素。金人庆财长则称因巨额的投机热钱使中国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余地变小。尽管有许多机构和专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案,但在中国经济泡沫问题和中国金融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前,以及中国企业没有相应的准备前,在人民币升值的投机热浪中,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变就会越来越谨慎。而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当改变,有可能正符合美国政府促进美元贬值的愿望。如果美元加速贬值,全球可能将面临着金融危机。
3、走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的第一步:小幅放宽人民币汇率波动范围。
2005年7月20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实行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现阶段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此次人民币改革首先是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考虑,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将加强中国央行运用汇率和利率杠杆调节经济的自由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及可持续发展, 使中国政府在施行货币政策方面更具独立性,并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而对于缓解美国的贸易赤字作用将极为有限。人民币的小幅升值,是转变汇率形成机制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从长远来讲,此举既为中国提供了更大的经济调控的灵活度,使中国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调整国内货币政策方面,还使得中国可以同时运用汇率和利率两种调节手段,可以根据贸易状况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这将为中国实现平稳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中国由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向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转化,依据国际经验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是可预见的,是需要逐步完成。因为未来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将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展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在短期内,中国经济仍将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宏观经济各个方面不会有太差的表现,但就业与微观经济方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会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但绝对不会采取疾风暴雨式的改革方式,而是继续采取稳步推进的做法。2005年6月,我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在第6届欧亚财长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原则,即人民币汇率改革要遵循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三个原则。因此,即使是远期汇率开始生成,但只要主要准备工作未充分完成,人民币汇率机制也不会根本改变,人民币汇率也将保持相对稳定,不会立即大幅升值。
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与汇率改革(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