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的金融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威胁银行体系安全,制约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成为我国金融系统中的极大风险隐患。如何处置现有不良资产存量和预防不良资产增量的产生这一问题日趋紧迫与重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产生的内外部原因以及我国化解与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外有关不良资产处置理论与实践(包括政府主导、商业银行主导、资产管理公司主导等处置模式)进行了借鉴与剖析,并从政府、市场、银行等多个角度对如何加快存量不良贷款处置进行了研究,从金融政策、银行业内外部监督、信用环境等多个方面对如何完善抑制不良贷款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分析,试图在前人已经研究过的领域内有所创新,希望能为他人的研究及国内不良资产处置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处置
【正文】:
当前,巨额不良资产已成为威胁银行体系安全,防范金融风险的关键问题,制约着银行业提高资本充足率、加强内部风险管理、实施必要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本文试从探讨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与分类入手,借鉴国内外处置不良资产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并有针对性地对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解决提出建议。
一、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口径,银行资产主要有国外资产、储备资产、对中央政府债权、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等。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银行业资产结构比较单一,资产主要集中在贷款上,占比高达70%以上,不良资产主要集中于不良贷款上。解决不良贷款,是解决不良资产的关键。因此,本文将对不良资产的探讨集中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的处置上。
(一)我国不良贷款的现状
一般认为不良贷款是投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贷款。我国传统的贷款质量四级分类管理方法,是以贷款是否逾期及逾期时间的长短为主要标准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具体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和呆账贷款,后三类贷款合称为不良贷款。2002年我国正式实施信贷资产“五级分类”制,将不良贷款界定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不了解决国有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我国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政策性业务;是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一次性剥离和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1.4万亿元。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的问题。
注1
注2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