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启动房地产消费。据调查,我国大城市现行房屋价格中,土地出让金约占16%,拆迁补偿费约占25%,税收约占9%,三项合计约占房价的50%。此外,建安成本仅占房价的35%,贷款利息占房价的8%,利润约占房价的7%。而在国外,地价及税费二项合计仅占房价的20%,建安成本占73%,利润占7%,周围大城市土地及其税费占房价的比重竞高出国外城市30个百分点,建安成本占房价的比重却低国外城市的一半多。这导致了房地产价格过高,而房地产的质量不高。因此,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房地产税费、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理顺房地产的价格构成,进一步激活房地产消费市场。首先,国家必须下决心加大规范房地产收费力度。一要对现有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取消不合理收费;二要把收费纳入法制轨道,界定合法和非法;三要调整收费标准,对“合法不合理”收费予以取消或降低;四要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收费制度,实行“票款分离,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其次,应调整现行的税费政策,尽快解决房地产项税重复、税率过高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在商品房交易过程中,只应向买卖双方的一方收税。但现在的房地产销售中,要向房地产企业征收营业税,同时向买方征收契税,双重税收抬高了住房价格,加大了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在房屋租赁市场,据检算,租赁市场税费占出租房屋收入的37.5%,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出租房屋,因此,为了鼓励住房消费和流通,加速住房市场的发育,要逐步改变目前房地产流通环节的税费过重,不利于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发育,尤其是不利房屋租赁发展的局面。如首次购房时应免征契税;对居民自用的住宅,免征房产税;要下决心降低房屋租赁市场的税费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费在住房开发成本中比重较高,也是房价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分为四类,分别由相关部门合理负担。第一类,公益性和非盈利性住宅小区配套的市政设施建设,如道路、给排水等配套设施,应有市、区两级政府投资,从土地出让金及市政配套费中开支;第二类,公共服务设施,如文化教育、学校、医疗卫生、邮电等,由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开支;第三类,商业性、盈利性的配套设施,如商业网点、能源供应、通讯设施等,应由相关企业投资建设;第四类,住宅小区内的市政配套设施和某些外部环境,如连接住宅的水、电、煤气管道、绿化、小区内道路建设等,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并纳入房屋成本。
(二)增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实力。我国房地产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实力不足、分散等缺点,资金不足、实力不强。通过企业重组,使每个大中城市都形成两、三家乃至五六家大型房地产集团,是中国真正出现一批房地产大型企业。要形成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方法之一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向房地产企业中的骨干企业直接补充资本金,有了充足的资本,大型房地产国有企业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动作,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集团;或者是在新的基础上改制扩股,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本入股,办成更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方法之二是国有房地产企业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得资金,允许在房地产业实施银行债权转股权、鼓励职工入股、境内外上市融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
此外,通过转换国有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政企分开;其次,要解决国有房地产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问题,大胆探索和试点适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思想;第二,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创新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
(三)不断规范和拓宽房地产中介服务。国家首先应健全完善有关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法律体系,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法治市场,支持和引导房地产中介的发展。其次,规范房地产中介管理体制,清理整顿中介机构,加强中介机构的资质管理。第三,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增加中介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中介机构的信誉。第四,国家用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第五,房地产中介应不断完善现有的服务,开展房屋置换等新的业务,开展营销创新、更新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
(四)完善房地产金融、保险业务体系。我国的商业银行首先应扩大个人住宅贷款的规模,使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3%提高到国外商业银行的20%左右。其次,商业银行应进行多种房地产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疏通渠道,如实现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和房地产证券化,让保险业进入住房按揭业务等。第三,成立政府商业性住房担保机构,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提供担保,既可以大大刺激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又可以减少金融机构利益受损。第四,设立住宅投资基金。将分散的资金聚集起来,用于住宅的投资、开发和消费。设立住宅投资基金,既可以增加住宅投资主体,发展住宅市场,又可以改善住宅建设是市场的资金来源结构,增加住宅开发建设。
(五)实施房地产品牌战略和实现房地产的现代化。首先,我国房地产领域应加速房地产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房地产新材料技术、设计技术、智能技术和全程策划技术的创新与突破。第二,打造企业品牌,包括名牌企业和名牌项目,提高企业房地产企业及其产品的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提高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对企业的形象策划,强化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房地产开发商如果拥有很高知名度和信誉度的品牌,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优势。第三,住宅设计和小区建设应符合21世纪的发展趋势,如发展生态住宅、智能化住宅,在住宅设计上体现个性化等等,以符合时代的要求。
综上所述,入世后我国房地产业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总体来说,以有利因素为主,房地产市场正比较明显地处于景气状态。只要房地产界有关各方趋利弊害,认真研究应对之策,注重管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必将迎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高波 加入WTO:我国房地产业的市场机会、竞争趋势与应对策略
管理世界 2000.5
2、 毛军 对我国“入世”后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
福建理论学习 2000.6
3、 梁运斌 关于房地产业具体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9-2000)
4、 王家庭 加入WTO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正负影响比较
上海房地 2001.4
入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