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对银行风险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银行业要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世界金融巨擘“与狼共舞”,除了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和产品外,更需要具备的是资本约束下的发展观,具体体现为风险资本的管理,要改变目前银行业的风险资产与资本双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式外延型的业务发展模式,运用多种手段走出一条集约化内涵式的资产与资本相适应的业务发展之路。其中资产证券化不失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突破资本“瓶颈”的有效手段和产品之一。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 融资 流动性 不良资产
【正 文】:
20世纪7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这意味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其中就包括储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他们的金融资产,各地的金融市场通过一体化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资产证券化正是金融市场一体化的逻辑要求,因为唯有通过证券化,才能构造出标准型的金融商品,市场的流动性才能增强,资金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根据《巴塞尔协议》对不同类风险资产的资本要求,银行能够主动灵活地调整其风险资产规模,通过对贷款进行证券化而非持有到期,来改善资本充足率的大小,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
2004年10月19日,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不良资产国内证券化合作协议,共涉及200亿不良资产;2004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两套资产证券化方案见诸报端,分别是国家开发银行住宅抵押贷款证券(MBS)计划和国家开发银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计划;中国建设银行于2004年6月第六次报批其住宅抵押贷款证券(MBS)计划;而在此之前,也已经有很多先行者在实践上探索资产证券化之路。与此同时,政府也在推动资产证券化付诸实施,2004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条“健全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证券投资品种”提出:加大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产品的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储蓄替代型证券投资品种,积极探索并开发资产证券化品种;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促进金融创新,经国务院批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发改委、国资委、外管局、商务部和社科院等九部委联合起草的《资产证券化管理办法》的相关工作也进入尾声。这一切都预示着金融业界探讨多年的资产证券化已經离我们越来越近。因此,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更明显的特征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
一、证券化概述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