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款保险与隐含存款担保对金融深化的影响
从理论上看,存款保险通过对储蓄者提供保证而为金融部门稳定发展开辟资金来源,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深化应该产生有益的影响。然而实际上Robert Cull(1998)通过实证分析却发现存款保险制度未必真的有利于金融深化。Robert Cull采用衡量金融深化发展水平的两个常见指标即M2和准货币与GDP的比值,分别对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和没有建立这一制度的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存款保险的环境直接影响到该制度与金融深化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采纳存款保险制度对金融深化的作用效果迥异。
1、存款保险与金融深化的相关性
从表4-13可以看出,在1980—1995年间,明确采纳存款保险制度国家金融深化的上升水平高于不采纳存款保险制度(隐含的存款保护)的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三年后,M2/GDP平均上升2.6%,准货币/GDP平均上升1.9%;而未建立该制度的国家这两个数字均为1.8%。从中位数看,有存款保险国家和没有存款保险国家的M2/GDP均为0.8%,但对于更准确地反映金融深化的准货币/GDP指标来说,建有存款保险的国家为1.8%,没有建的国家仅为0.9%。可见,明确的存款保险制度似乎比隐含的存款保护制度更能促进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表4-13 1980—1995年建立存款保险后的金融深化变化
统计结果 M2/GDP平均变化
(实施存款保险后三年) 准货币/GDP平均变化
(实施存款保险后三年)
明确的 隐含的 明确的 隐含的
均值
中位数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观察数 +2.6%
+0.8%
9.6%
-8.7%
+32.1%
15 +1.8%
+0.8%
2.6%
-2.5%
+9.4%
29 +1.9%
+1.8%
4.1%
-7.1%
+8.7%
15 +1.8%
+0.9%
2.0%
-0.8%
+6.4%
31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表4-13显示的两种类型国家在金融深化上产生的偏差也可能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如采纳存款保险的国家比不采纳的国家有较高的人均收入(见表4-14)。后来许多学者如Gertler和Rose(1994)、Levine(1997)的研究也证实收入与金融深化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不论是否存在存款保险,收入较高的国家其金融深化的程度也较高;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也会刺激一个国家金融深化向更高程度发展。类似地,较小规模的财政赤字、波动幅度较小的M2/GDP以及较高的法律指数等均有利于金融发展。因此,研究存款保险与金融深化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变化以后才更有意义。
表4-14 具有明确和隐含存款保险计划的国家特证
变量 明确的存款保险计划 隐含的存款担保计划
均值 标准差 观察数 均值 标准差 观察数
人均收入
通货膨胀 7 268
14.3% 4 406
16.8% 31
33 4 042
19.0% 4 377
20.4% 45
31
变量 明确的存款保险计划 隐含的存款担保计划
均值 标准差 观察数 均值 标准差 观察数
3年平均赤字M2不稳定性法律指数银行危机 3.0%
6.9%
3.92
25.80% 3.4%
6.3%
1.79
- 32
35
43
31 3.9%
15.3%
2.74
14.30% 4.6%
9.5%
1.31
- 39
23
43
56
通过将1990—1992年的收入和平均通货膨胀水平作为控制变量,Cull发现,存款保险与金融发展之间实际上呈负相关。存款保险变量导致金融深化的下降相当大,M2/GDP下降约10%,准货币/GDP下降8%,虽然相关系数的t统计值仅在84%~90%的水平上显著通过。同样地,通过对收入和通货膨胀进行控制存款保险与M2/GDP和准货币/GDP的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且在其他因素一定时,有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在该制度建立后3年M2/GDP和准货币/GDP的增长率比对存款进行隐含保护的典型国家要低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