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锦州六陆 10派0.4375送1.757594 10派0.05转增1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19. 黑化股份 10派0.3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20. 宁夏恒力 10派2.7375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21. 物贸中心 不分配不转增 10派0.2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22. 国际实业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23. 鲁润股份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不分配不转增
表2:该行业2000~2004年度分红配股方案汇总
公司
年份 分红方案 合计
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 转增股本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 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 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 不发放股利 合计
2000 12
54.5% 0
0 1
4.5% 1
4.5% 3
13.6% 0
0 0
0 5
22.9% 22
100%
2001 12
52.2% 0
0 0
0 1
4.3% 4
17.4% 0
0 0
0 6
26.1% 23
100%
2002 13
56.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
43.5% 23
100%
2003 14
60.9%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9
39.1% 23
100%
2004 13
56.5% 0
0 0
0 0
0 3
13% 0
0 0
0 7
30.5% 23
100%
从表1、表2的统计分析可看出,该行业在2000~2004年度这5年间的股利政策以实行现金股利政策为主,有52.2%以上的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每年波动不大。其中,连续4年以上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65.22%。中国证监会(CSRC)2000年曾经规定,进行股票再融资(配股或增发新股)的公司必须发放现金股利。从目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高比例地以发放现金股利为主的现象来看,与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有息息相关的联系。
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发现,连续3年以上不发放股利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34.78%。甚至有两家公司(国际实业、鲁润股份)连续5年都执行不分配不转增的股利政策。考察其历年财务数据,净资产收益率大多维持在1%以下,表明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比较低的,这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将赚取的利润投资到好的项目中,也没有带来企业的增长,相反,最终这些企业业绩都连续下滑,甚至有不少企业陷入亏损。这也就说明这些公司不具有投资价值。但是这些公司都通过股票发行在市场上取得了宝贵的资金,为什么这些上市公司能够长时期连续的不发放股利?说明股利对管理层并没有形成经营上的压力,也充分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的分配方案随意性较大。股东投资是为了享受报酬,而股利分配则是投资报酬的集中体现,但公司管理者往往无视股东利益,动辄不分配,公司业绩不佳的或处于其他考虑,可以暂不分配,但应向股东说明原因。
表2的数据显示,总样本中有至少13% 以上的公司采取了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同时出现的股利政策,且大多采取了10配4股以上的高配股行为,宣告股利的同时伴随着配股和转增股本等股本扩张行为。配股和公积金转增股本实际上是一种增资扩股行为,而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但它往往和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同时推出,显示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并不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而是配合公司增资扩股的战略方针,实现公司规模的最大化。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纯股票股利政策在该行业2000年~2004年这一时期未被上市公司采纳,与股票股利相关的混合股利政策(如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模式的统计比例都为零。解释市场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和1998年以后政策面关于股票股利的税收有关系。从1998年开始,股票股利也要开始征收20%的所得税,通过股票股利避税的功能丧失。基于该原因,上市公司如果采用股票股利的形式,根据现有政策,公司须替股东代扣代缴所得税,由于股东无钱可供扣缴,此时公司须替股东垫缴一大笔个人所得税,该种扩股行为因而受到税收政策的制约。
四、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规范化表现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存在许多不规范而亟需完善的地方,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规范化的股利政策相比,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规范主要表现在:
1、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特色之一。
从表2统计数据可看出,在2000年~2004年间,该行业采取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同时出现的股利政策的公司占有不小比重,占到13% 以上。在分析该现象原因之前,首先必须要明确转增股本的概念。转增股本和大额股票股利一样,实质上具有股票分割的性质。从法律的角度看,转增股本和股票股利是不同的,股票股利是对盈余的分配,转增股本则是用资本公积金扩张股本。但从会计的角度看,二者都仅仅是股东权益结构中不同科目之间的内部调整及发行在外股数增加而已,对投资者而言,二者都会引起股东持股数增加但持股比例不变,并没有什么区别。转增股本既然对公司和股东都无实质的影响,为何目前市场上又如此地受到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青睐和追捧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