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信
服务系列 提供存单核押服务、存款资信证明服务
个人账户托管服务系列 提供个人住房动迁账户管理、职工住房基金账户管理及为房屋交易中心的差价换房基金建立二级分户帐实行监督服务等。
量身定制类服务系列 提供组合存款、贷款及综合类投资方案设计,以及有助于客户改进经济生活质量的专业建设等。
(三)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分析
1、客户认同程度低。
虽然居民财富的增长导致客观上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但目前我国居民并未对银行理财产生认同感,大多数客户对理财的认知度很低。由于银行理财的消费观没有深植入客户的心中,工薪阶层的客户把到银行理财当作一种奢侈,中产阶层也很少到银行寻求理财帮助,资金充裕的大老板在投资上又不屑于到银行理财。其原因一方面是“家财怕露”观念使一些人不愿将自己的财富任人“摆布”;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免费中间业务”观念难以在短期扭转,银行若推出“收费理财业务”很难有人愿意为之“买单”。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高利润、高增长的重要业务,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还停留在“推广概念”阶段。
2、理财产品处于低端。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销售最为火爆的是承诺固定收益的人民币债券理财产品,其热销的原因是承诺的收益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出许多,虽然银监会公告已经提出不得推出承诺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但不久前招商银行仍推出了固定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并创造了该类产品问世以来的销售奇迹——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将该行首次推出的原计划销售一周的人民币债券理财产品一售而空。而其他个人理财业务产品则少人问津。
各大银行虽然都推出了各自的个人理财业务,如中国银行的“中银尊贵银行服务”、建设银行的“VIP(贵宾客户)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农业银行金融超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等等都只是各自金融产品的销售组合,如搭配储蓄类型,提高利息收益等传统银行业务的组合,理财业务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较低的层面上。
3、理财产品的同质化。
理财产品严重趋同。综观各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业务,当客户到银行办理多种业务时,客户经理会为其进行一站式服务,同时部分客户可享受适当减免手续费或其他优惠。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比如,招商、民生银行在贷款渠道上更畅通些,而外币业务显然中行更有优势。客户受益更多的,可能仅仅是心理上的满足,而非个人财务自由的最终实现。所推出的理财服务也仅仅停留在咨询水平上,并不能提供真正的增值服务。
(四)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
1、分业经营的制约。
在国外,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客户一般只要将自己的财产规模、收入和支出水平、家庭情况、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预期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关情况告诉个人理财规划师,就能为他度身订做一套符合其个性特征的理财方案,如果需要,还可以代理操作,同时跟踪、评估理财绩效,并依据评估结果不断的进行修正。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的金融政策,作为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只能在各自行业内为各自的客户理财。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隔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同时,由于理财机构不能替客户直接投资,导致个人理财业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进行操作,个人理财业务最为核心的部分无法实现。银行也不能对个人资产进行全权管理,更不能代客实际操作。因为除了存贷业务,银行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的产品,既谈不上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培养出自己的专业人才。而在香港,由于实施混业经营,香港的银行可以融证券、保险等各种金融机构于一体,银行可以承销证券、基金和保险业务,直接可以销售自己的产品。只要你放心把钱交给银行,你就可以很省心地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了,这样的个人理财服务才是真正到位的。
2、理财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银行缺乏复合型个人理财业务专业人才。由于涉及面广,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不仅仅局限于金融种类的分配投资,还要能满足当前客户对理财的需求由资产选择为主转向在资产和信贷负债间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平衡点的需求,而银行恰恰缺少这种复合型多面手,因为长期以来银行人员专业单一,相当一部分员工并不具备储蓄、国债、股票、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一个对各项存款存期如何搭配非常精通的银行高手,可能对股票债券运行非常陌生,对期货常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对多种保险公司推出的上千种险种如何熟悉了。
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以及资产投资组合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长期的分业经营模式使各金融机构缺乏既熟悉本行业业务,又精通其他金融业务的全能型“通才”,特别是各金融机构经营一线员工理财知识的贫乏,极大地阻碍了理财业务的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成熟的关于个人理财方面的教材。而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CFP)的资格认证在国内尚未开展,虽然各金融机构都在极力打造各自的理财师队伍,但这都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即上岗,仅为各金融机构内部认可的理财师。因此个人理财专业人士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介机制不健全,评估分析行业不成熟,导致理财机构无法向客户推荐具有针对性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实施理财服务。中介行为的不规范、不成熟还造成理财活动中“小道消息”盛行,商家片面宣传成风,使投资者难以获得预期的回报,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