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外贸的发展不仅可以更多地引进及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且能使本国企业由此掌握国际市场上更多的经贸信息,更多地了解国外的技术、生产和市场需求态势,感受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激励技术创新的增多。这在高新技术变化与更新速度快、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现代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3、发展和培育一个有利于企业和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健全的制度环境
中国政府除了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要求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把培育和壮大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为政府的主要任务。面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政府必须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强政府的服务功能,要在规范市场的规则的环境下,尽可能为企业创造最有利于它们发展的大环境,利用WTO有关规则和条款,对国内幼稚的产业进行适度保护,各级政府应利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好机遇,从各方面积极协助中国企业拓展对外贸易业务。
(五)充分利用和实施《反倾销法》,保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1、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的危害
我国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增长中的经济转型国家,廉价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使我国的若干行业出口竞争力大增,这直接会给相关国家的有关行业造成冲击,而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尴尬则为这些国家调控市场份额找到“口实”。20年来,因反倾销案已导致我国出口损失100亿美元以上,使中国人付出沉重代价,也使中国人学到很多东西。加入国际市场就要懂得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
2、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诉讼的实质
有些外国公司不断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诉讼,包藏着一个用心,那就是用反倾销压力迫使中国产品提高出口价格,从而使它们失去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88年和1992年,欧盟两次受理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案,由于中国企业采取了消极不抵抗态度,中国彩电基本上被赶出欧盟市场。
3、中国企业反倾销应对不利的原因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企业缺乏一致对外的行动。而之所以缺乏一致对外的行动,则在于缺乏一致对外的意志。以欧盟彩电反倾销案为例,有些企业因为自己在欧盟市场份额少而甘愿放弃,有些企业因为有畏难情绪而退避三舍,有些企业则存在“搭便车思想”,希望别人冲锋陷阵而自己坐享其成。如此怯不思战、弱不经战,自然免不了溃不成军、一败涂地。由于得不到其他企业的配合,加上财力有限,难免形成“唐•吉诃德与风车作战”的悲壮局面。其结果将不仅是应诉企业的惨败,而且是整个中国彩电业的惨败。由此蒙受损害的,不仅是个别应诉企业,而且是整个中国彩电业。而由此给中国彩电业造成的损失,不仅是当前的,而且是长远的。无庸讳言,倘若有一天中国的彩电业“全军覆没”,那么历史将会说,中国彩电不是断送在外国人手里,而且断送在自己手里。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竞争中的失败者不能埋怨对手,只能检讨自己。我们要问,韩国的彩电企业能够通过一致行动打赢欧盟反倾销诉讼,中国的彩电企业为什么就不行?
4、建立合理的应对机制,积极面对反倾销诉讼
在国外反倾销的压力下,我国出口企业要有一点“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势。首先,要在吃透国外反倾销法的基础上把握我国产品出口价格的合理底线,使我们的出口产品既免受反倾销制裁,又保持竞争力。其次,要适应市场,改善经营,提高质量,创建名牌,多方位地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树立我国出口产品的良好信誉。
5、政府与企业共同配合,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国家经贸部已经做出了关于鼓励和督促企业参加国外反倾销案件应诉的若干规定。但是,单靠政府的督促是不够的。首先,国内企业要有荣辱与共的意识,齐心合力,协同作战,共同开拓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其次,中国的各界人士,特别是法学家和法律职业者,要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应诉国外反倾销,如,开展国外反倾销问题的研究,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后援等等。就是要唤起我们的忧患意识,振奋我们的拼搏精神。中国人要有志气,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我们作为国际市场成员的正当权利。
五、中国企业对经济全球化的未来的展望和参与其中的不懈的信心
(一)中国加快溶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
1、WTO的加入是国际合作与人类进步的标志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加入WTO,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是“最惠国待遇”的原则,即任何一个成员国给予另一个成员国某种产品的优惠待遇必须无条件地给予其他成员国的类似产品。这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2、APEC会议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提升到新的高度
金秋十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体的领导人聚首中国上海,共商亚太经济合作大计。此次APEC上海峰会因其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将载入史册,而对于东道主中国来讲则意味着收获了更加丰硕的果实: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多边外交活动。
在全球经济下滑和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本次会议,使与会者和全世界坚定了重振世界经济的信心和决心,也明晰地见证了一个日益融入全球化的、经济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中国。通过此次会议,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全球化的汹涌大潮中她将与世界融合得更加紧密。
(二)趋利避害,寻求发展, 积极融入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的学者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经济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发展中国家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针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一系列冲击和风险,有学者提出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等应对之策。
亚洲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动荡,表明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国际金融体制、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已成为国际社会日益面临的紧迫课题。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均有平等参与国际经济事务的权利,“游戏规则”的制定与修改不能由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说了算。在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在遏制全球化负面效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克服困难等方面负有更大责任。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同步发展,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在这种大气候下,中国企业应及时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开放,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保持本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加强经济合作,联合自强、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能够向着有利于人类共同繁荣的方向演进。
引文注释:
(注1)牛文元:《可持续发展原则下的经济全球化构建》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注2)陈享光:《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第2版,第333页。
(注3)《人民日报》(2005年01月28日第六版)
(注4)《四川金融投资报》(2002年04月12日)
(注5)《论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
(注6)《人民日报》(2005年01月28日第六版)
(注7)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5版,第205页。
主要参考文献:
1、龙永图:《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查尔斯。希尔:《今日全球商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1版。
3、陈享光:《当代中国经济》,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5月第2版。
4、刘文华、肖乾刚等:《经济法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5、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5版。
6、陈秀山、王飞:《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年3月
7、上海图书馆和相关网站资料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和挑战(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