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企业破产的界限不是企业资不抵债的破产,而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破产。如果企业债务数量过大或负债比重过大,一旦出现财务管理或资金运作的失误,致使到期无力支付债务利息和本金,即使企业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有可能遭遇到破产的厄运。巨人集团就因财务极度窘困,无法理赔,债主们终日挥之不去,酿成震惊全国的大风波。判断企业财务是否安全,是否保持足够的偿债能力,也是衡量企业负债经营适度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 做好负债经营前的科学投资决策
巨人集团的决策冲动而飘忽,决策过程几乎完全是一个人的主观构想,缺乏管理层和运营部门的沟通和反馈。面对迅速增长起来的资本规模和企业人员规模,巨人没有针对它进行评估和整理,高估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巨人只看到了其拥有巨大资源,没有看到整个企业的管理机制配置和协调资源的能力是滞后的。企业形式上是变大了,但观念,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上都还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这就导致了巨人这种“自上而下”的体制下,决策难以落实,信息得不到反馈,从而决策进一步背离企业的内部条件。
企业负债经营前要周密研究投资方向,提高投资使用效果。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项目,应避免分散,应该投入到重点产品生产中去,还要认真考虑投入多少能起到发展生产的作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能为企业赢得多少利润以及偿还能力等等。
投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入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及时修正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决策不是对资金的简单分配,而是要保证资金能够得到最有效的灵敏度分析,从各方面权衡利弊,对选项的优劣做出评价,对有效益的项目应积极抓紧投资。在资金筹集上,首先要选择经济效益高的投资项目作为筹资的数量标准,把利息率的高低作为选择融资方式的主要标准。当投资与负债紧密联系时,负债投资决策要极为审慎,对于各种不同的项目投资,企业必须分析投资成本回报率,在计算资产投资收益时,必须测算预期现金净流入量,并要考虑资金成本因素,如果投资的预期获利水平不能达到最低资产投资收益率,则该投资方案不可行。
(三) 保持资金高度流动性,提高偿债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益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企业的信用要靠其对债务契约的承诺及履约来维持,失信或赖帐会极大地损害企业的市场形象,影响企业的再融资能力,阻碍企业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仪科惠光的财务危机直接原因是:缺乏稳健意识,偿债能力很差,流动资金短缺。因此,企业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仪科惠光和巨人集团的例子无疑说明了这一点。
企业偿债能力水平客观存在一个合理的数量界限,超过界限会削弱企业盈利能力,低于此界限会使企业承担过大的风险,有效提高偿债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牢固树立偿债观念,强化偿债意识,奠定增强偿债能力的思想基础。加强流动性和应变能力是增强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而保持流动资产的合理结构是加强流动性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方向。彻底打破统收统支格局,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建立偿债基金账户体系,正确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自有资金收益率。
资本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取决于资本金的规模。企业要强化自律机制,克服不顾客观条件盲目“争项目、争投资”的行为,控制非生产性消费,防止资本金增长远不能适应投资扩张速度对资金的需求状况,避免负债规模过大失去必要的约束。因此,提高资本金积累速度,确保以一定比例企业盈利充实资本金,保持其增长性能,是现代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
(四) 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力求降低资金成本
不同的资金来源,其资金成本不同。一般来说,从专业银行贷款的利息率较低,而从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举债虽然弥补了从专业银行贷款之不足,但一般利率较高。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因此,企业在选择资金来源时,要考虑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式,求得融资方式的最优组合,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综合资金成本。这是控制资金成本的保证。
如果一个企业实行负债经营,并且能够合理地利用债务,可以使企业的自有资金获得更高的资金利润率;如果只使用企业的自有资金经营,虽然风险小,但企业不能获得客观环境所提供的潜在利润。当然,企业负债经营,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债务,企业的内部监督又不好,经营不善不仅丧失偿债能力,就是债务利息也承担不了。这就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因此,必须正确地看待和采用负债经营,既要看到它的优点,又要看到它的弊端,采用适当的举债方式和限度,才能使企业达到更高的盈利水平。
总之,企业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栾庆伟、迟国泰:《财务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董茹:《论负债经营的作用及财务风险的控制》,《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
3、黄万清:《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中华会计网校》,会计文苑,2002年7月31日。
4、徐一千:《负债融资、偿债能力与筹资风险分析》,《上海会计》,2001年第5期。
5、丁国安:《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财务会计》,2000年第7期。
6、毕丽霞:《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控制》,《科学与管理》,2003年第4期。
7、胡安水:《负债,别忽视防范风险》,《销售与市场》,2001 第11期。
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与控制策略(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