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经济类
-> 外资银行引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二)
金融论文资料
|
财务管理
|
会计专业
|
国贸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电子商务
|
会计论文
|
财务论文
|
金融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营销论文
外资银行引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二)
最新活动:微信集50个赞就可获取任意一篇钻石会员论文。详情见
微信集赞换论文
外资银行引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二)
由于金融产品是一种社会产品,并非简单的技术产品,它的生存必须倚赖于一定的社会土壤,必须适应于这种土壤本身特有的文化、法律、资本市场等环境。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外资的资本运作经验还要适应中国资本市场。同时,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外资还要比国内公司承担更多的风险。而且,外资银行在产品条款设计审批权上也没有优势。按照现有的规定,在国内销售的任何产品都要得到监管部门的审批,同时产品设计不享有专利权,产品审批需要时间。
1.2.4 新兴市场特征本身决定了外资银行市场扩张的困难
外资金融集团具有良好运行规范和规则,在这一个法律健全、制度完善的市场上是一种优势,但是在一个新兴的市场上,新兴金融企业在没有品牌包袱和模糊的运行规则的状态下可以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而外资却会因为品牌和自身规则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扩张。外资银行缺乏中国国内的客户基础,对中国国情、文化背景的了解有一个过程,它们可能因为对中国市场不熟悉而产生错误的判断。
既然外资银行已决心进入中国市场, 相信其对自身的实力是具备充分的信心的。其主要的竞争优势如下。
1.3 外资银行的优势
1.3.1 规模经济优势,资产庞大
如花旗银行在合并旅行者集团之后,总资产达到7000亿美元,中国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后,这些超级大银行必然会对中国银行业造成较大的冲击。近年来,国际银行业还出现了合业经营之势,银行的全能化服务有助于减少基金成本,降低金融风险,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产生范围经济效应。
1.3.2 技术优势
技术设备先进,电子化程度高,使外资银行在结算等业务上速度快,效率高,而其国际网络对外资银行发展客户也十分有利。
1.3.3 人才优势
外资银行通过高薪、高福利、出国培训等手段,吸引了我国银行业的大量骨干与优秀的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而我国中资银行由于体制和历史的原因,专业人才的比重过低,年龄结构也不合理。
1.3.4 政策优势
如从资产运用看,我国国有银行必须承担大量的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优惠贷款,在这部分贷款中,相当一部分收益极差。而外资银行在这方面不受我国有关政策限制与行政干预,可以自主地选择贷款对象,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
1.3.5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能力
这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比较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外资银行发展较早,其中间业务已经十分成熟,这些中间业务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正逐步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主要部分。随着国际市场资本证券率的不断提升,客户范围越来越广泛,在不同层次的客户群体市场,提供各种个性化服务,并最终达到风险的分散和利润的平衡增长。
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中资银行的劣势有所明显,其长期竞争的压力较大。
1.4 中资银行的劣势
1.4.1 体制方面的劣势
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它们常常要遇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干扰,它们还必须兼顾银行的商业利益和国家的政策,在业务上常常被要求更多地为国家的政策服务。少数基层政府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纵容甚至支持地方企业借转制之机逃废、悬空金融债务,致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雪上加霜。
而相比之下,外资银行完全是以利润为中心,按照国际商业惯例运作,管理规范严谨,没有行政性的干扰,也不需要考虑国家的政策要求,是完全独立的企业法人,运转高效而灵活。[1]
1.4.2 规模实力上的劣势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一般都是世界著名的银行,有的是金融业超大型“航空母舰”,其资金实力雄厚,如美国花旗集团的资产就达到7000亿美元,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和。而就我国银行业目前的状况来看,除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及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以外,其余的商业银行规模都很小。一般来说,银行资产规模大,其规模经济效应和安全性相应提高,流动性也可相应增强。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竞争的一大趋势是银行业规模越做越大,国际银行业并购事件高潮迭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我国大多数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如何应对国外大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否应加大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并购力度,乃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1.4.3 不良资产比例过高
外资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一般较低,如美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贷款比率只有0.67%。而在我国,1996年,工、农、中、建4大银行不良资产贷款比例分别高达25.66%、34.55%、17.48%和20.36%。我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例较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也有改革转轨的原因等。从世界银行报告和一些国外学者的分析来看,我国是高银行风险国家,与外资银行竞争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过去客户只认国有银行这块牌子,不怎么关心不良资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客户风险意识的加强,客户将会越来越关注银行的资产状况。因此,不良资产状况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
1.4.4 经营效益方面的劣势
我国银行的资本收益率极低,例如,1998年,中国工商的资本收益率仅为2.5%,中国农业银行的资本收益率仅为2.00%。而美国银行的资本收益率平均在25%以上,与我国国有银行相差10倍左右。英国银行的收益率也在25%——44%之间,德国在25%左右。与之相比,我国银行的差距是显著的,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甚至出现亏损。在银行经营效益差距如此显著的情况下,国内外银行竞争力的优劣强弱不言自明。显然,在未来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上,国内经济效益长期低下的银行是很难与国际上的强悍对手相竞争的。
1.4.5 资本充足率较低
《巴塞尔协议》要求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达到8%。国外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般在10%以上。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1998年,国家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使资本充足率状况游乐较明显的改善,勉强能达到8%的要求。倘若考虑资产质量问题,这一资本充足率指标还要大打折扣。如将我国银行的资本金充抵银行呆坏帐,其将所剩无几。过去,国内市场不完全对外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资本金也是由国家财政确定的,资本充足率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加入WTO后,资本充足率的意义就会大大增强,外资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比较高,客户在选择服务银行时就会选择资本充足率高的银行。并且,加入WTO后,随着国民待遇的实施,监管将向国际惯例靠拢,资本充足率上的差距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监管部门会根据银行较低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压缩资产规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到那时,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很可能不得不把资产和市场份额主动转让出去。
1.4.6 在人员素质和激励机制方面的差距
人员素质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体现,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外企业普遍重视人力资本的质量,往往不惜花重金聘请优秀人才为其服务。而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银行业除少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外,其整体人员素质与外国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有力机制。银行界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较普遍。在分配制度和人员的选拔方面,我们还存在许多机制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劣势。如果我们不能用市场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外资银行就会把大量的人才吸引走,这样就会加大我们与外资银行在竞争能力上的差距。
1.4.7 金融创新能力的差距
金融创新是近几十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西方各商业银行为提高竞争力和赢利水平,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明显的创新和变革。我国不少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上普遍显得动力不足和创新意识不强,在加入WTO后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可能将处于下风。
1.4.8 风险防范体系上的劣势
在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方面,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完善了一套有效的体系:(1)建立了相互制约的内控体系。国外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和风险管理机构一般包括客户关系、贷款决策和贷款监督3个职能部门,它们相对独立,各负其责。(2)灵活运用各种信贷资产管理手段。如回避风险,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和借助各种专用软件对借款人的贷款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工作,对认为可能发生风险的项目拒绝贷款和缩短还款期限。(3)重视客户管理和贷后风险管理。国外银行把研究客户、服务客户作为银行经营的重要任务,不断选择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形成自己的“客户备选库”。对已实施了贷款的客户,经常性地对客户所属行业的动态、经营方针、销售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跟踪调查,以确保自身信贷资产风险处于最低限度。(4)避免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开展信贷资产业务。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表现在业务部门之间相互交叉,各信贷部门均按贷款原则履行贷前调查、贷时审查和贷后检查的职能。每一笔贷款的调查、审批、发放和管理均在一个部门完成,而进口开证、保函等授信业务则划归国际结算部门办理。这种按业务种类划分业务范围的授信体制非常容易形成一家银行对同一客户进行重复咨信调查工作,造成人、财、物的浪费。同时3种职能集中于同一部门,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展开。此外,我国的国有银行大多缺乏对贷款项目进行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2
/5/5
外资银行引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二)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浅论广东专业镇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
:
西部大开发对广西的战略意义及其..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外资
银行
引入
我国
银行业
影响
【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