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模式b如何向模式c 演进,本文给出如下政策建议:
1),模式c中关键是如何引入F2,(私有产权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文建议以试点的形式在非正规金融发展较成熟的地区(如:温州,宁波,台州,嘉兴等)允许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有实力的非正规金融部门合法经营。成立企业法人,并对其经营范围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非正规金融发展相对不成熟的地区使一部分与中小企业有较好融资关系的信用合作社或国有银行的中小分支机构进行私有产权改造,实现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如果试点取得成功后在逐步推广。
2),在模式c中仍存在非正规金融F3,民间金融有着特定的生存空间和范围,在某种程度上,一旦完全正规化,组织化就会失去生存土壤,失去相对优势,(中国金融,2005)本文建议在引入F2 的条件下,对非正规金融自由放任。
3),从国有商业银行(F1)内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出发,通过产权的界定,强化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明确代理人的权利和责任,加强外部监督等,总之通过有效的激励使道德风险将到最低。众多的研究对此已经相当深入,也是有效的改革措施,本文不深入分析。
4)。保险是协调交易风险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有效的担保机构,是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一步,非正规金融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有效灵活形式多样的担保机制。F2引入的同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机构,而这些机构的建立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市场的自发形成,另外国家也可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建立相应的扶植性的金融担保机构,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中小企业本身也应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强与大企业之间的联系,谋求与大企业间的合作,获得大企业的资金支持也是很好的一条融资渠道,小企业间的联营发挥规模优势,也将有效解决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
六、结束语
中小企业占据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融资困难一直制约其发展,同时非正规金融广泛存在,二者紧密联系,本文放宽原有的非正规金融信息完全的假设,以非正规金融非对称信息为假设,分析非正规金融解决事前与事后信息不对称上的机制优势。从信息角度的微观分析后,从宏观上研究金融体制的制度演进及改革,以杨小凯先生为代表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生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超边际分析方法,为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分析工具,本文通过三种模式选取最优模式(角点解),并对如何实现向最优模式演进提出改革建议,但本文对于超边际分析求角点解并没有数学化,只简单给出三种模式,因此本文的分析是不够精确的,如果将模式扩大到n种,如何找到最优模式作超边际决策,需要用到数学非线性规划,本文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另外本文没有考虑国外发达国家的信贷体制与非正规金融发展,国外的成熟经验有借鉴价值,本文在这方面缺乏解释力,望本文能对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金融体制的演进与发展,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尽微薄之力,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孙希芳 《信息 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5年 第7期
(2),张捷 《中小企业的关系型借贷与银行组织结构》[J] 《经济研究》2002年 第6期
(3),李志赟 《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 [J] 《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4),郭斌 刘曼路 《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2年第10期
(5),林毅夫,李永军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6),谢平,徐忠 《公共财政 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2006年 第4期
(7),田 瑛 廖肇辉 《合谋激励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J] 《南开经济研究》2006年 第2期
(8),郝丁,年四伍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基于规范民间金融的思考》 [J] 《上海金融》 2006年 第1期
(9),张青庚 《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影响及对策》[J] 《上海金融》 2006年 第1期
(10),黄琛 《建立中小企业直接信息平台的构想》[J] 《上海金融》 2006年 第2期
(11),金丽红,辛珣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性分析与制度创新》 [J] 《上海金融》 2006年 第4期
(12),郭田勇,李贤文 《关系型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证分析》[J] 《金融论坛》 2006年 第4期
(13),陈坚 《韩国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J] 《金融论坛》 2006年 第5期
(14),毛锦,蔡淑琴 《信息不对称前提下银行信贷活动的博弈分析》[J] 《经济经纬》 2006年 第5期
(15),张帆 《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 《经济经纬》 2006年 第2期
(16),徐滇庆 《民营银行试点势在必行》[J] 《中国金融》 2005年 第15期
(17),曹红辉 《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与金融深化》[J] 《中国金融》 2005年 第17期
(18),陈明衡 《温州民间借贷运作机制及宏观调控对民间借贷的影响》[J] 《中国金融》 2005年 第17期
(19),刘辉 《农村信用社机制再造中的问题和适法选择》[J] 《中国金融》 2006年 第2期
(20),周慧虹 《民间金融冲击农信社不可小视》[J] 《金融经济》 2006年 第4期
(21),金树颍,齐舒《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宽》[J]《辽宁大学学报》 2006年 第1期
(22),刘新宇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中道德风险问题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2006年 第4期
(23),杜伟,刘长胜 《农村民间金融及其分类》[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4期
(24),高晓燕 《建立社区银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年 第4期
(25),范 军 马进 《金融交易协调可靠性与金融体系脆弱性缓解》[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年 第3期
(26),钟田丽,高源《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型借贷的基础条件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 2006年 第2期
(27),袁庆明 《新制度经济学》[M]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28),盛洪 《现代制度经济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9),[美] 肯尼思 约瑟夫 阿罗著 钱晓敏,孟岳良译 《社会选择:个性与多准则》[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30),曹艳秋 《信息经济学讲义》辽宁大学
(31),杨小凯,张永生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修订版[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2),杨小凯 《发展经济学超边际与边际分析》[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3),张杰,尚长风 《资本结构 融资渠道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来自中国江苏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 2006年 第3期
注(1)
目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上缴税收占48%,发明的专利和研发的新产品分别占66%和82%,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75%以上.(《中国经济信息》2006年,第17期)
注(2)
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对全国20个省份进行的首次实地调查显示,到2003年末,地下金融的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相当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增加额的近30%(《金融消息参考》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