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a 模式b 模式c
做超边际决策的第一步要对每一种模式进行边际分析求出每一种模式的内生交易费用(角点解),然后内生交易费用最小的模式.做超边际决策.
模式a:F1表示正规金融机构,A表示大企业,B表示中小企业,箭头表示资金的循环流动,在模式a中只存在正规金融机构,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要到正规金融市场才能取得贷款,如前文分析,B与F1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而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经过重复博弈B会退出市场(见前文).B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B的退出会间接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也被视为制度本身的内生交易费用,对F1本身,存在重上到下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产生一个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两难冲突,需要最优折中,即通过边际分析使总成本最小,但总成本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国有商业银行合谋问题非常严重(田瑛 ,廖肇辉 ,2006)
成本
总成本
P
代理成本
信息成本 (张捷,2002)
最优决策点 决策权分散度
总之模a会产生较高的内生交易费用,而国内针对中企业融资困难提出的改革建议大多针对模式a 即国内大多研究暗含假设只存在正规金融机构,为使制度本身的内生交易费最小,针对F1`内部.有商业银行内部关于决策权,激励机制等,无非是进行边际调整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值P点.针对F1与中小企业间提出关系型借贷,信用借贷,担保机构或一些国家政策性措施,旨在进行边际调整,使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达到最小值,在给定a的条件下,即使进行边际调整找到最优改革方案,此方案将是一个内点解,而在超边际分析中最优解为角点解.
模式b:F1表示正规金融机构,F2表示非正规金融机构,A表示大企业,B表示中小企业,箭头表示资金的循环流动。虚线表示两个市场的分割。
在模式b中由于F2的存在,F2通过有效的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机制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改进了金融市场的融资效率。(林毅夫,2005)。对于F2由于其私有产权,掌握剩余权,不存在F1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也就不存在所谓的信息成本和代理成本的有效折中的问题,也就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成本,模式b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挽回的间接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模式b的内生交易费用要大大低于模式a,然而F2以“非法”的形式存在,且F2有不断膨胀的趋势,F2膨胀到一定程度将打破两个市场分割的均衡,将造成较大的金融风险,另外F2常与一些非法的金融活动联系内生交易费用有扩大的趋势。,
模式c:F1表示正规金融机构,F2表示正规小规模私有产权制的金融机构,F3表示非正规金融机构(在一定的人缘,地缘范围内 融资规模较小), A表示大企业,B表示中小企业,C表示规模较小的借款人(此类融资多为非投资性的,且多为个人间的借贷),箭头表示资金的循环流动。
模式c有三类金融机构,F1,F2,F3。其中F2为中小金融机构,以合法形式存在私有产权制,具有非对称信息下非正规金融的一般特征和优势,不存在非法的金融活动(如:洗钱)。引入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李志赟 ,2002)。中小金融机在发展关系型借贷上有优势(张捷,2002)。李志赟,张捷的研究中引入的中小金融机构是抽象的一般的,是逻辑推倒的结果。并没有以现实的非正规金融为依据也没有给出其具体的现实的产权形式,本文认为这种形式必须以私有产权形式存在,模式c中仍然存在非正规金融机构F3但对其规模有所限制,(F3
对三种模式做出超边际决策,选取模式c,对模式c取1,而对模式b与模式a取0。然后对超边际决策选取的模式c做边际调整,即给定模式c下,进行内部边际调整,取得最优解。
总结:国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金融机构改革的研究大多是以模式a为基础的,或者说是在给定a的条件下进行边际决策分析,往往忽视了非正规金融的广泛存在,而当前真实的体制是模式b,由模式a到模式b的制度演进是自发的,使得中小企业要满足融资需求不得不将目光转向另外一种制度安排——民间金融(郝丁,2006),而模式b不是最优的制度安排,如何实现模式b向模式c的演进是改革的关键。三种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产权结构的不同,而只有从产权的层面上的规定,才能找到最优的制度安排。
中小企业融资与信贷体制改革——基于非正规金融的自发演进(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