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通过宏观和微观的双重视角来审视出口退税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辩证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提出我国政府出口退税政策改革的对策思路。
本文按照“确立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谋篇布局。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出口退税的政策介绍。该部分主要对出口退税作了简要论述,分析了它的基本概念,还论述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演化。出口退税政策演化的五个发展时期和效果分析。
第三部分为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阐述了调整出口退税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我国在国际贸易出口退税中显现的若干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机构服务质量不高、政策导向不明确、政府监管不力以及退税政策本身的缺陷。
第四部分为强化出口退税政策的效应。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势下,政府退税政策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政府应明确政策目标取向和调控原则。其次,应优化税务工作队伍,提高退税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管。最后,对于退税政策本身要继续完善。主要是科学确定中央和地方的退税负担结构,改革增值税制度。
【关键词】:出口退税;退税政策;关税
【正文】:
退税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内容,直接作用于我国对外贸易,对我国外贸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退税政策合理与否,对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也有重大指导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出口退税是一项国际惯例,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是一个国家依据其外贸总政策对外贸进行管理的常态的工作。自从加入WTO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现有的退税政策已显得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实力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出口退税政策,不仅仅对政策改革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对于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平衡,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出口退税的政策介绍
(一)什么是出口退税
出口产品退(免)税,简称出口退税,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出口产品退还其在国内生产和流通环节实际缴纳的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口退税主要是通过退还出口产品的国内以纳税款来平衡国内产品的税收负担,使本国产品以不含税成本进入国际市场,与国外产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从而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创汇。
1985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关于批转财政部〈关于对进出口产品征、退产品税或增值税的规定〉的通知》,规定从1985年4月1日起实行对出口产品退税政策。1994年1月1日起,随着国家税制的改革,我国改革了已有退还产品税、增值税、消费税的出口退税管理办法,建立了以新的增值税、消费税制度为基础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
(二) 出口退税基本概念分析
西方经济学者以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将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习惯上把税赋直接由纳税者本人承担的税收(如所得税)称为直接税;把纳税者缴纳的税款,通过价格等手段转嫁给消费者承担的税收称为间接税。间接税有价内税和价外税两种形式,价内税是指税金包括在货物价格内,即对含税价格征收的一种税;价外税是指税金不包括在货物价格内,即对不含税价格征收的一种税。不论是价内税价外税,均可以实行税赋转嫁,直接税则不存在转嫁。
因此,在实行间接税的国家和地区,出口货物退税通常被称之为对出口货物免征或退还在国内已缴纳的间接税。尽管各国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都是一致的。由于这项制度比较公平合理,因此它已成为国际社会通行的惯例。^论文中所讨论的出口退税政策正是指国际贸易产品出口的间接税的清退政策。
从出口退税政策的定义可以看出该政策具有如下特点:
1.出口货物退税是一种收入退付行为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研究2(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