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之后低价竞销已无出路可走,要想提高出口经济效益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是创建企业自己的品牌乃至名牌,以自主品牌出口。众所周知,如今的国际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而中国企业则仍然以价格和质量作为竞争手段,我国是产品生产大国,却是品牌小国。2006年世界最佳品牌百强中,美国拥有51个,西欧拥有38个,亚洲11个,分别为日本8个,韩国3个,中国则一个也没有。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占了12个,而且都是靠后的位置。在我国2004年高达5934亿美元的出口额中,用自主品牌出口的不到一成,55%的加工贸易是使用外方提供的商标和品牌,45%的一般贸易中大多用OEM (贴牌生产)方式出口。由此可见我国外贸企业主要从事贴牌定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仅仅是凭借廉价劳动力赚取一点加工费,而大部分利润被品牌持有者、海外分销商、零售商所瓜分。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我国很多企业缺乏长远品牌规划,,企业的商标意识不强。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应树立品牌竞争的观念,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这是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从贸易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加快海外转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战略。
人民币升值后增强了我国企业的国际购买力和对外投资能力,为一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海外投资创造了条件。通过在海外进行投资,能够转移我国剩余的产能、充分利用国外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绕开了在我国生产再出口海外市场所面临的种种贸易壁垒等作用。因此,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大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这样可以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个别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以使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在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企业应切实加强采购、生产、仓储、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采用价格倒逼机制,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的进口价格,这对企业扩大进口、特别是进口国内短缺的资源类、原材料类产品和改造现有设备带来了提升空间,企业应加大国际采购力度,以部分抵消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杜进朝:《汇率变动与贸易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3
2.邓立立:《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发展趋势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
3.许少强 李天栋 姜波克:《均衡汇率与人民币政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
4.丁志杰:《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路径选择:国际借鉴》,中国人民银行内部研究文稿,2005
5.麦金农:《论中国的汇率政策和人民币可兑换》,《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第7期。
6.威廉姆森:《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第10期。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6(六)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