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较少,特别是加工贸易企业以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为主的三资企业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处于最低层的地位,利润率低,自身增值能力不足。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的目的主要是看重中国的人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人民币升值以后,无疑将会抵消人力资本所带来的成本优势,中国的产品出口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一觉醒来,企业资产蒸发不少”,企业显得措手不及,这是绝大多数外贸企业的反应。影响不仅表现在企业户头上的美金市值蒸发不少,另外,人民币升值也将对于那些按原来的汇率来计算成本和收益,已出了货还没有回帐的企业,或是那些签了订单的企业而言,这种损失也许更大。长远的损失还表现在升值带来的产品出口价格的提高,这将直接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对业绩形成一定的负面冲击。
作为出口贸易大省,今年前5个月浙江实现出口280亿美元,贸易顺差161亿美元,居全国首位。今年1至4月,浙江省外贸出口增幅为40.2%,其中服装类的增幅在26%左右,纺织品类为35%。欧美设限政策预计将导致三至四成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受影响,而此次人民币升值,将再一次使纺织品出口企业,尤其是依靠量的扩张来取胜的企业或小企业遭受较大打击。
如:船舶出口项目前期预收货款金额较大,由于外管政策对结汇手续有较多限制,使出口企业无法及时将外币资金转化为本币投入正常的生产经营;同时,本币升值使得这些预收资金严重缩水,导致企业生产资金不足和出口收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据武汉造船厂反映,仅按现汇率升值幅度计算,其外汇资产已损失近600万美元。
再如,承包较多国际电力工程项目的华中电力国际经贸公司,共有4个正在执行的国际工程项目,合同金额共计4937万美元,共收汇1200万美元,待收汇约3700万美元。按照人民币升值2%计算,公司预期直接损失可能达到500——600万元人民币,有可能因此陷入严重亏损境地。
但对出口企业进行细分后,可以发现,在人民币升值之后,遭受打击的出口产业所受到的打击严重程度不一。享有外销低利贷款、外销退税,甚至以内销补贴外销的产业较没有受到此等优惠的产业,所受冲击相对较轻。享受优惠者多为比较不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相关产业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补贴收入,而极力维持生产,这些无竞争力的产业可依靠补贴勉强存活。而未受优惠者,有不少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无政府补贴而影响生产和出口,结果率先倒闭,造成反向淘汰,致使外贸中的产业结构趋向恶化,业内专家如是解释说。因为不少中国厂家出口的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这些出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污染。虽政府制定法律、规定加以防治,但不守法的业者,没有按规定进行防治污染投资,所造成的污染推给社会承担,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在人民币升值后,这些企业的产品仍然可以出口。反之,守法的厂商因负担了污染防治的处理成本,相对前者缺乏竞争力,在人民币大幅升值后,无力出口而被迫倒闭,形成守法者遭受淘汰,违法者持续生存的不公平现象。这无疑对于守法的外贸企业不利。
汇率的升值尽管在预料之中,但仍然来得太过突然。虽然,与此前5%—10%的市场预期相比,2%的升值只是人民币进入浮动汇率机制的第一步,但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固定汇率的中国出口导向型企业,这个升值显然已足以令其措手不及。但这也正为外贸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最好的契机。
1、币值的微调短期内对出口导向型外贸企业影响不大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