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国有经济中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和分配,尤其是关系全局的骨干企业,由政府通过运用指令性计划而加以调节,市场调节只在较低的程度上起着作用,对于集体所有制经济也要由政府按需要下达一些指令性的指标。
2、对于指令性计划范围外的许多产品和企业,当时一般性地提出实行主要运用经济杠杆以保证其实现的指导性计划,这实际意味着要弱化政府作用而强化市场调节功能。
3、不纳入国家计划的小商品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的职能则只表现在,通过政策法令和工商行政工作加强管理,并协助它们解决某些重要原料的供应,引导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十二大以后的几年中,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依然是坚持“为主”、“为辅”的原则,而随着改革的推进,政府职能的作用范围逐渐缩小,市场取向的力度在总体上逐渐加强。
(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角色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不再提“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公式,而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使政府意识到商品经济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又对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尚未有全面清醒的认识时所引入的一种折衷的经济思想。它在中国逐步确立并发展壮大,必然相应地要求政府逐步缩小其对经济的作用范围,要求政府逐步走向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有计划的领导、组织与协调,要求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间接控制和调节经济运行。这些改变可以从这一时期中央文件对政府职能定位看出来。
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政府职能角色被概括为八项: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和资源开发战略;协调区域发展规划和经济关系;部署重点工程建设;传播经济信息;掌握与应用调节手段;制定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任免干部;管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1985年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对政府角色定位也有一些新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企业的管理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以间接控制为主,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任务,逐步减少国家分配调拨生产资料的种类和数量,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开辟和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并同时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使全民所有制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对政府职能定位为:统筹规划、掌握政策、组织协调、提供服务、经济运行调节手段、加强检查监督。
1987年10月的十三大报告,从理论指导上将市场取向的改革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报告提出新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即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种规定不再把经济体制模式划分为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调节三块,而是要求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基础上,由政府在宏观层次上调节市场机制,以克服和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增加经济运行的计划性与自觉性,保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经济尚不发达阶段的政府职能角色
1988年价格改革工作失误,中央不得不确立了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目标。在治理整顿期间,政府的作用必然增强,市场取向的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中均被延缓下来,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模式也被否定了。在199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回到过去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与市场调节的三分法结合关系中。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模式逐步确立,并在十四大报告中被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001年中国以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加入WTO,中国正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中。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次决定提出要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角色由过去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定位为主要从事宏观调控,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但是,《决定》也指出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提出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通过对我国以及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职能角色的历史演变的回顾,可以得到几点启示,这几点启示正是我们在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角色定位方法和内容应遵循的原则。
(一)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
1、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原则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尚不发达的时期。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政府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的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社会主义个性的互相结合。其自身特殊性以及体制目标与制度属性决定了在界定我国政府的角色时,既不能排斥对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的借鉴,也决不能盲目模仿或照搬国外模式。也就是说,要立足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这一方面不仅体现在对政府角色界定方法的借鉴上,也体现在界定政府角色内容的借鉴上。
2、阶段性、可变性原则
政府对市场作用的范围程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政府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发展变化,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各个阶段上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是一种客观需要。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