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一生
摘 要: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就是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作为教师,我们如果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下了功夫,取得了成效,就是干了一件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事。
关键词:好习惯、培养
在小学中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习惯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能力。
学生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养成习惯增强能力。
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抓住这个关键期,通过一定的手段唤醒学生的潜在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和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教师和父母的行为和思想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甚至生活中的细节,都会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而习惯的养成和父母平时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父母本身就要做到勤奋好学,以实际行动来教育和影响孩子。
老师、父母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给孩子做出榜样。
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从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极强的向师性。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教师率先垂范,才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其次、学生示范。
好习惯成就一生(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