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安全意识及其独立避险能力研究
根据大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发生频率在不断提高,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根本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保障稳定,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最为基础的就是保证校园安全,这样免去广大父母的后顾之忧。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因此其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同时也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这就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一定要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学生安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以及造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指出有效提高独立避险能力的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安全意识现状分析
1.过度依赖父母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身年级较小,对陌生环境一定的恐惧性和抵触心理,这就使得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更强。同时我国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父母对其关注更多,甚至有些父母更是小孩子的“保姆”,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全部包办,这样根本不利于孩子自身能力的锻炼与发展,从而导致孩子安全意识的缺失。
2.心理处于发展阶段,辨别能力低
小学生的生活主要是两点一线,上学在学校学习,放学后就回家,这两个地方都有家长和教师的保护。因此他们对社会接触较少,小学生心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一点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用电、用火存在安全隐患,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安全事故。
3.缺乏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
当前,大部分学校都会定期为学生上有关安全的知识教育课,但是更多的知识单一的理论模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运用,缺乏安全事故演习,这样学生知识掌握了安全自救知识,一旦事故发生根本不知道怎样运用。
二、造成小学生安全意识和独立避险能力低下的原因
1.缺乏完善的教育政策
虽然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相对国外一些国家来说,我国针对中小学安全教育体制尚不完善。各个学校也会定期召开一些安全知识和活动的课程,但是主要该是与宣传为主,形式单一,缺乏实践性。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仍然沿用以往的知识,这样使得整个安全知识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
2.学校领导人员对安全教育工作缺乏重视
小学生安全意识与其独立避险能力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