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还要设立程度适中,具有典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问题,可以让他们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们敢于大胆提出问题。这个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美国教育学家威廉斯在他的教育研究过程中提出过用矛盾现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此理论也可以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创造具有矛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猜想,还要告诉他们不要过分关注对错、过分注重结果,而要重视整个参与过程。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但是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的刻意追求行为,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态度。
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
在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尤其是创造性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支持学生多未知世界的探索,当他们对某些东西好奇的时候,我们要鼓励学生花时间去探索,但是要引导学生规范的探讨。在学生能够提出创造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的给与引导;在他们能够回答创造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及时肯定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再创造;还有些方面值得我们教师注意,我们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再创造性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接受失败,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教会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要努力克服,不要轻言放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在创造性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甘愿当学生的助手,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正确运用课堂评价机制,正面强化引导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非常重视教师对其的评价。教师评价对学生人格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的人格特征。相反,如果课堂评价运用不当,有可能会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自卑胆怯、狂妄骄傲、以自我为中心的消极人格特征。我们在课堂上要多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当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时,我们要说:“相信自己,你可以的!”或者是“在努力一下你就可以的。”当学生主动举手提出问题时,我们要说:“你说的太精彩了,老师都没有想到。”我们教师还有熟悉班级里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并调动学生的自身内在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积极且主动的发展他们的创造性人格。
结论
总之,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乐观心态;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欲、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小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实际上,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不仅应该掌握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方法,自身还要具备相应的创造性人格。在教学方面要敢于求新,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要持之以恒的去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小学教育更加不容忽视。重视对小学儿童的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造教育是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的教育,是符合每个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教育,也是儿童最需要、最合适的教育。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的改变教学环境,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作为首要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和国之栋梁。
探析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