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安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多数小学安全教育仅仅停留在开开会,挂挂横幅,说说标语,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措施。有少数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聘请了地方的公安、交警、消防等专业人员做安全教育讲座,但平时的安全教育,也只是由学校的安全员兼职完成。大多数的保卫人员只能就事论事,不能结合本校情况,进行讲解。所以对于一些未预料的情况只能采取亡羊补牢,而不能未雨绸缪。安全教育内容涉及的科目很广,如消防、交通、医学、法律等常识及不同行业的安全要求。没有系统的理论,非专业人员因水平参差不齐,就达不到效果。而且,安全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身临其境,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学会必要的技巧和能力。比如,运动性损伤发生后,如何对伤员进行处理,有出血怎么样止血?有骨折如何固定?应使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伤口包扎及伤员的搬运知识。
(三)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小学生,从来没有系统的接受安全教育,对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讲座有很多同学不当一回事,觉得无论是交通事故,还是楼房的倒塌、火灾等侵害都离自己很远。存在麻痹、侥幸心理,意识不到侵害及事故随时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三、加强安全教育的建议
(一)领导需重视安全教育
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大部分学校人员伤亡严重,但也有一部分学校由于组织安全撤退有序及时,没有人员伤亡。如安县桑枣中学因所有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而声名远播,该校校长叶志平更是被网民们称为“史上最牛校长”,而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长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这个真实的事例,有力地说明了学校领导的安全意识影响到领导对学校管理的各项决策,影响到老师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与否,影响到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设立安全教育课程
在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中,想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首先就应该注重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技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应急训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强化教师安全责任制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强化教师安全责任制,强化学生安全的日常管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水平。”教师要掌握学生该掌握的安全知识,这样才能结合教师本人的经验和社会阅历,把安全教育内容化为通俗、合适学生接受的知识,向学生作进一步的强化讲授。当每个教师掌握了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才能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体育专业的教师,就要进行运动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培训。这样才能把安全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各科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去,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落实校警联动机制
落实校警联动机制,片区民警,校警与校保安,每月对校园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日值周领导进行一次安全日巡查,做好“四防”工作,及时排查隐患,确保了师生安全。为重点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等人员密集的地方配备灭火器,师生进出教学楼实行分期分批行走,在楼道口设立警示标志。并做好校产管理工作。
同时,做好各种疾病、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学校还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常见病、传染病的宣传、防治工作建立学生健康卡,禁止学生吃小食品等零食,为师生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从而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卫生习惯。
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