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设计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时,应当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新授课中,教师通过创建情境,适当提问,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性学习。因此,提问成为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着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虽然数学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新授课上的提问设计,但本人在小学进行实地调研听课时发现,教师提问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可能使得教学活动的变得无效,无法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目前探究式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强调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开展,在小学阶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开展教学。但是教师没有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的教学形式进行明显的区分,探究式教学重在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而不是对探究结果的追求。而教师所追求的每一个问题都能被回答的这一要求,在探究式教学中很难被实现。另外,当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答错或者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大多数情况会选择鼓励启发学生回答出答案或者直接叫下一位同学进行回答,而忽略了对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够全面,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当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正确、全面时,教师有时会选择重复答案作为评价。由此可以看出,教师更关注自己提的问题是否被正确回答,而非学生在问题思考的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情感表达。2.数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要求语言表述严谨、规范。同时,语言的严谨,也能够养成思维的严谨。人们通过交谈来相互了解,而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来了解教学的内容。如果教师不具备语言表达这一项基本技能,那么,学生将无法从教师的课堂中获取有用的数学信息。3.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师提问的思考者和反馈者。但是,教师并没有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这导致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学生的主观感受,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而选择根据问题的答案来评价学生。教师的这种“答案至上”的 观念局限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同时也让学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答案的对错,而不是对答案错误或者正确的原因进行分析。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知道问题的正确答案。因此本文将针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师课堂上述问题进行总结性思考:
一、转换视角,启发学生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当的调整提问。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认识概念和法则的教学。如:上文中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片段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并没有纠结于问题的答案,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角张口的大小有关。低龄学段的学生主要依靠直观感受来获取直接的经验,教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借助模型让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角张口的大小有关。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提问时应该灵活的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适当的转换提问的视角,从而达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
二、善用语言,明确目的
关于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的思考(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