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探索
时代在进步,逐渐转换为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对我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小学就有信息技术课程,每个人从小就开始学习相关知识。有人曾问过我,信息技术课是教什么的?要怎么去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在我入行这几年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一直在思考,看了很多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书籍,所有的书都说:信息技术课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何为信息素养。这个概念太过生硬,太不接地气了。
长久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孩子利用现有技术来获得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单位里面,有些关于电脑很简单的问题,只要你稍稍动一下手指,在电脑上百度一下,给点耐心看完解释或者过程,你那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有很多同事并不是这样,他们不会解决,就去求助别人,而不是自己去想想有什么解决办法。动动脑筋上网去查一查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就喜欢把问题抛给了别人。假如再次遇到这个问题,同样的人还是同样不会,但是去查资料自己解决的人再碰到同样的问题就学会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充分地体现出获得信息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而信息技术课程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要学会去运用网络,要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我们要如何去培养?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作为教师我们常常将主体搞混,我们以自己为主体,不断去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旧观念就成为了我们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作为教师应该持有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观念。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自己所教的班级同学的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只是一昧的去传授自己所要传授的内容,忽略学生的喜好,忽略学生的需要,会大大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厌恶上信息技术课程,因为所学的内容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学生被迫学习各种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知识,首先学生已经没有参与课堂的意愿,更别说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光是传输知识是没有用的,毕竟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去自己掌握知识。“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教师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以后学生还是要自己去学习很多我们无法教授的知识,所以教会学生相关的技能比单纯的掌握知识更重要。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教学。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信息技术,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这对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就有很高的要求,如果在课堂中,我们只能用枯燥、单调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让学生不停的进行单一的电脑操作,我想没有人会喜欢这门课程。但如果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语言生动有趣,精讲巧练。时而掺杂着各种带有游戏性的教学手段,学生也会更有兴趣去参与课堂,去认真听讲,认真操作。同时教师应该掌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示范教学法。在恰当的时间运用,避免让学生无意义的探索和操作。做一个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帮助学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的参与我们的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教师课堂的学习效果有所体现,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提高。
三、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关于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能力的探索(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