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要求体现在它们具有自主的资金筹集渠道、明确的发展方向、独立的工作流程等,而不需受到来自政府、企业或其他非营利组织的干涉。然而,我国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的表现较为明显。首先,我国许多的非政府组织或是由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建立、发起的,或是由政府官员担任组织的领导者,或是与政府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非政府组织的“行政化”色彩十分明显,这也是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一大特色。其次,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运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财政资助,其他资源也来源于各级党政机关或主管单位和部门,这就使得非政府组织开展活动时必然要考虑政府的态度倾向,在观念、组织、职能、活动方式、管理体制上严重依赖政府。再次,许多政府部门将非政府组织视为下属单位,并通过非政府组织提供的岗位安排闲散人员,将非政府组织的功绩收为己有,将社会责任缺失归过于非政府组织。因此,我国多数非政府组织表现出了强烈的行政色彩和对政府的依赖性,致使其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内、外生弊病繁多,非政府组织缺乏社会公信力 如今我国大部分非政府组织都面临着社会公信力缺失从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首先,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地位难以得到明确。由于非政府组织具有自生性、草根性的特征,通常专业化程度不高,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往往在政府与公民之间处于尴尬性的位置。由于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准入门槛较高,程序复杂,许多非政府组织并没有进行注册登记,缺乏合法性的身份。公众无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准确的定位,也就不会对其有充分的信任。其次,近年来个别行业协会、基金会、中介服务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资金、暗箱操作等负面新闻,如郭美美事件。这些个别事件折射出了我国一些非政府组织在公共责任方面的缺失,严重影响到公众对我国整个非政府组织群体的看法。再次,当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和谐,双方缺乏互信、合作和交流。政府对于非政府组织的需求和呼声极少回应,对非政府组织采取双重管理体制,对其发展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这就使得公众无法辨别非政府组织存在的合法性,非政府组织在公众心中的地位自然无法得以摆正。 (三)职业化与慈善不足并存,非政府组织缺乏志愿性 |
| |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中国环境治理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非政府 组织 发展 过程 存在 问题 如何 完善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