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看法
随着近几年来,大气污染事件呈现区域化复合型的特点,促使大气污染的治理,点控模式的转变。目前我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控制还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是通过宏观政策来推动的大气污染区域的治理建设。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加速,公众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但是传统的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还是没有彻底改变,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在日益增长。随着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集中,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愈发集中,在多个城市和区域范围内不断出现长时间、大范围、危害性大的雾霾和极端大气污染问题。而目前,多个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了大气污染中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就造成大气中各类污染物产生的复合效应叠加,危害和破坏性加重,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对经济持续发展和公众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何可以有效预防、解决,并控制污染的扩散和危害,目前必须拿出有效对策,已刻不容缓。
一、建立跨地区管理的组织机构
为统筹区域大气环境管理,建议建设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联席会议,针对各区域,建立市县的联防布控机构。依托现有的行政管理体系,发挥各部门的职能,针对各地区联防联控的要求,结合各自环境污染治理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安排,分别确定各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目标和工作任务的实施。
确定地区大气污染减排总量目标,监督检查各地区工作的执行、实施情况。着手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协调各个部门,建立区域统一协调的环保政策机制。
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办公室,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应政策,制定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总体计划年度计划,建立检查监测考核机制,协调监督各部门和各地区政府,推进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考核机制,针对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
二、统筹区域污染治理
对区域治理的建设要统一监测、规模、法规、考核、监管、规划的标准,以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考虑区域的发展情况和污染治理的现状,兼顾长期利益、短期利益。确定区域大气污染总体目标,污染超标的情况;协商区域的环境治理目标、根据区域大气质量的治理目标,确定不同污染物的排放质量要求,加强重点区域和空气质量的监测;优化重点区域空气质量的监测开展,加强对区域内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尤其是重点污染区域的监测,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定大气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理方案,完善区域内空气质量指标的评价体系,强化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合执法检查,集中治理高排污企业,加强对于重点企业的监测,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三、建立治理工作评估考核机制
关于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看法(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