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
一、理论概述 „„„„„„„„„„„„„„„„„„„„„„„„„„„„„„„„„„„„„„„„„„„„„„„„„„3
1 政府职能 „„„„„„„„„„„„„„„„„„„„„„„„„„„„„„„„„„„„„„„„„„„„„„„„„„„„3
2 企业职能„„„„„„„„„„„„„„„„„„„„„„„„„„„„„„„„„„„„„„„„„„„„„„„„„„„„„3
二、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现状„„„„„„„„„„„„„„„„„„„„„„„„„„„„„„„„„3
1 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的新变化„„„„„„„„„„„„„„„„„„„„„„„„„„„„„„„3
2 政府与企业新变化的原因„„„„„„„„„„„„„„„„„„„„„„„„„„„„„„„„„„„„„„„5
3 政府与企业存在问题的分析„„„„„„„„„„„„„„„„„„„„„„„„„„„„„„„„„„„„„6
三 、改善政府与企业的对策建议„„„„„„„„„„„„„„„„„„„„„„„„„„„„„„„„„„6
1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模式„„„„„„„„„„„„„„„„„„„„„„„„„„„„„„„„„„„„„„„„„5
2合理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具备的原则„„„„„„„„„„„„„„„„„„„„„„„„„7
四 、结论„„„„„„„„„„„„„„„„„„„„„„„„„„„„„„„„„„„„„„„„„„„„„„„„„„„„„„8
五、后记„„„„„„„„„„„„„„„„„„„„„„„„„„„„„„„„„„„„„„„„„„„„„„„„„„„„„„„8
六、 参考文献„„„„„„„„„„„„„„„„„„„„„„„„„„„„„„„„„„„„„„„„„„„„„„„„„„8
内 容 摘 要
改革开放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却没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双方的能力没有得到全方位的发挥,使双方的发展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良好的标志,政企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建立良好的政府和企业关系是我国企业和政府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否正常,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自由度和活力。本文对我国的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世界政企关系发展的历程,提出了一些观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政府达到自己的管理目的,而企业也取得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相关理论概述
政府与企业的界定
请在此补充本论文对政府与企业的定义。
政府的职能
我国政府职能也称为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能反映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
3、企业的职能
企业职能是一个经济管理学词汇,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所必须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是指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利润目标,对企业实行有效的经营管理所必须具有的职责和功能。
4、政企关系的类型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事物不断发展和变化,它们的关系也将随着企业规模、位置、产品类型以及销售服务等变化而随之变化。现有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竞争关系与服务关系。
一方面,政府作为消费者、供应商和社会经济主体之一与企业存在着竞争关系:一是政府作为供应商与企业的竞争。政府是企业再生产重要资源的供给者。政府在调节经济社会运行时提供的资源有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和物质形态的资源两种形式。政府提供的资源一般都具有社会现实用途,企业获得了政府资源也就获得了从事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条件,因而企业普遍对寻求政府的资源有较高的积极性。这样,政府就成为了企业的供应商之一。同样,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模型告诉我们,政府作为供应商与企业同样存在讨价还价的竞争关系。二是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之一与企业的竞争。政府作为社会经济主体之一,与企业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在经济的运行中必然有一定的利益冲突。三是政府作为消费者与企业的竞争。政府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存在,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及成长的日常开销,就要产生购买行为。这种购买行为包括原材料购买、设施设备的购买、商品的购买、劳务及各种科学专利发明和债券等。政府作为消费者与企业就形成了购买关系。根据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五种竞争模型我们可知,作为消费者的政府,与企业必然存在着讨价还价的竞争。所以说政府作为消费者与企业存在竞争关系。
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又存在三种服务关系:第一种是“交警与司机”的关系。政府致力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只需要告诉企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在此范围之内企业拥有经营活动的全权,政府不进行干涉;第二种是“手足”关系。企业与某些政府部门结成利益共同体,政府全力扶持企业的发展;第三种是“父子”关系。企业没有独立的地位,只是完全成为政府的附属物,政府通过制定各项计划直接对企业进行协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主要包括三项职能:一是协调和保护本国企业和行业的发展;二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维持经济稳定与增长,这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维护正常的、良性的市场秩序,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性,维护企业所拥有的正当权利,使所有的企业能够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并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政府应当熟悉和把握国内外相关产业和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竞争状况,及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并制定相关的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和指导企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企业业绩的提高。
我国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现状
我国政府与企业关系现状及原因
本部分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现状,需要对目前政企关系进行详细描述,并指出这种关系是正常的还是存在问题的,如存在问题,需要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在第三部分的对策建议中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改进对策。请重写此部分。请务必按照老师要求修改。
改善政企关系的对策建议
1、 合理的政企关系应该具备的原则
2.1法治原则
行政机关和企业是不同的主体,必然有不同的利益关系,调整这种关系的准则职能是法律。行政机关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必然会影响私人利益,因此,行政活动职能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本机关的职责和权限行事,所实行的行政行为必须有充分确凿的证据并且符合法定程序。当行政权力被任意行使侵害企业权益时,企业有权要其行政机关补救或赔偿。企业也必须依法进行经营活动。
2.2 主体平等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同样,政府是公共秩序的维护者,是依法行政的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行政行为责任的行政法人。企业法人和行政法人之间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因而从主体资格上看是平等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3 平等保护原则
在职能部门面前,不论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都是企业法人,因此,任何企业依法经营都要受到平等的保护,任何企业违反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2.4权利、义务平等
政府的权利是征收税赋,义务是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企业的权利是获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是向政府交纳税赋。
2.5 高效原则
办事效率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能力的表现,是政企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政府办事效率提高可以降低企业交易的成本,同时推动企业效率的提高。国际经验表明,高效、廉洁的政府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起飞与发展的关键。因此政府的办事效率不仅是政府内部问题而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2.6 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适用于:政府机构设置应遵循经济原则。一般来说,要实现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行政机构过小和公务员太少是不够的,但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也是不行的,因为会导致人浮于事、职责不清的问题,形成政府内部自我服务的恶性膨胀。因此,机构设置应考虑经费问题,尽可能的降低纳税人的负担或把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应用于科学、教育、卫生等事业上去,造福于民。
政府制定或实行某项法规、条例时,应综合对比该项实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或经济效益
以及带来的负效益,当社会效果大于负效应时才能实施,反之则不应该实施。
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在具体实施行政权利过程中,也应坚持经济原则,不给公民、企
业及其他组织增加额外负担。
2、 科学合理的政企关系新模式(或者“改善政企关系的方法”)
在此部分的对策建议中针对第二部分存在的问题一一提出改进对策。请重写此部分。请务必按照老师要求修改。
四、 结论
现在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很多业务也突破了。怎么样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的扶持、支持和服务,政府在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企业的发展从规划、土地、产业政策很多方方面面,要更细化的服务,能够跟企业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是我国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应该追求的企业与政府关系。只有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我国企业改革才有机会重振雄风,才能为我国经济腾飞做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政府和企业关系就是实现合作,也就是说政府和企业在制定策略时,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在合作中达到利益均衡。我国的政企关系的发展以合理合法为基础,加上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才能实现政府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志刚、左太行.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张艳国. 国有大型企业与驻地政府如何建构和谐关系的实例分析—湖北省丹江口市 政府与汉江集团构建和谐政企关系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7(11)
3 马建堂、黄达、林岗等. 世纪之交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 浦宇飞.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国际比较[J]. 经济研究参考,2001(44)
5 卫武,田志龙,刘晶.我国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政治关联性研究[J].湖北武汉:中国工业经济,2004(4)
6 李鹏. 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7 孙柏瑛. 当代政府治理变革中的制度设计与选择[J]. 中国行政管理,2002(4)
8 周志忍. 公共部门质量管理--新世纪的新趋势[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2)
9 倪颖. 当代新公共管理理论述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0 陈庆云. 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11 汤法远. 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对策——基于执行人员视角的分析 [J].毕节学院学报,2006(6)
12 裘元伦. 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N].中国民族报,2001
13 张乐新,李国梁. 论企业化政府[J].沈阳大学学报,2004(3)
14 Epstein,Edwin M„„“Business Political Activity:Research Approaches and Analytical Issues”[J]. in Lee E. Preston(ed),Research in Corporation Social Performance and Policy,1980(2) 1-55
15 熊英;新型的政企关系[J].技术与市场.2005(4)
16 朱鸿伟.政企关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南方经济,2003(1)
17 朱继贤.关于政企分开和政企关系的理性思考[J].理论月刊,1996(1)
18 段钢.对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政企关系的思考[J].行政与法,1999(1)
19 谭建立.政企关系浅析[J].山西财税,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