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管理的效率观(三)
珍惜时间、事事讲究实效。与以相配套,我们的行政观念也应不断的加以更新。在当前,应牢固树立行政工作自觉服从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观念,树立选好人、用好人的高素质的人才观念,树立管理现代化的效率观念,以观念的更新来促进行政管理活动而提高行政效率。
(二)理顺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制约行政效率的根本原因,要提高行政效率,就要改革管理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动地方积极性。理顺政企关系,彻底实行党政机关职能转变,还企业自主权。要理顺党政关系,不要以党代政、或党政合一、实行党政分开。如果不从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就无法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首先,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是前提。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形成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既有层次性、也有系统性,必须在全国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出与全国体制相衔接、相配套的制度。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体制。构建市对区县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层级管理体制、深化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审批监管完善责任制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后续监管问题、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切实把依法行政和民主决策原则贯穿审批设置权管理中、从制度和机制上保证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地方政府对垂直部门的审批工作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使审批制度改革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紧密结合、把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落实到审批行为中、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范设定行政审批、制度建设与干部素质建设相结合。
再次,加强行政监督制约,形成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惩防腐败体系的根本要求。中央提出“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中央要求“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因此,要把对行政权力的有效监督、有效制约、有效规范作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关键环节,健全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和制度体系。
(三)优化党政机构,建立和完善日常工作制度
党政机构的设置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组织保证。各级党政机构要从精简机构的原则考察和予以重新调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在行政机关中普遍存在,办事不讲时效。明明一两月可以办到的,他按部就班,或在出差或在开会、有时干脆看不到人影,使你办则数月、多则一年,似乎拖延才能显示手中权力的份量。这还不算,若办事时还需各种审批单位,往往要经过层层请示、报告,如此一来.一道手续被卡住,整个都得不到解决,长长一个批文要盖几十个公章,结果常常失时误事。据悉一个外商在芜湖市投资建设时,历经近半年才盖齐所要的公章。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现在国际国内普遍都感觉到我们人浮于事、办事拖拉、许多问题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拖到半年也解决不了。这确实是我国行政效率不高的一个普遍存在现象。
(四)提高行政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
任何行政单位如果没有比较好的领导者,就会成为松散的缺乏战斗力集体,也就谈不上高效率。所以行政机关领导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领导艺术,善于组织、指挥大家齐心协力做好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行政效率。总的来说,对提高领导效率大有帮助的运时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运筹时间。这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最重要的途径。领导者想要完成组织行政目标,并试图获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科学运筹时间。在领导工作中科学地运筹时间,是一项重要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效能来说,赢得了时间的主动,就等于赢得了胜利。
(2)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就是领导者合理安排时间消耗比例,把要完成的工作,依据工作的轻重缓急、规模大小进行分类,按照时间先后次序安排好,然后按预定计划逐步完成。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基本要求有:1)明确工作先后的次序,先主后次。2)建立严格的时限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的明
论行政管理的效率观(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