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师应引发幼儿的绘画动机。引发绘画动机是指教师通过某种手段诱导和刺激幼儿,使其有把自己想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欲望。在实际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和开展富有生活情趣的绘画活动。如在X2班《吹泡泡》这一绘画活动中,T5老师先让幼儿观看了一个视频,然后根据所呈现的图片示范对泡泡的颜色和大小进行讲解。实际上,幼儿都特别喜爱泡泡,更喜欢吹泡泡,因此,教师可将幼儿的画泡泡与画圆圈、吹泡泡等活动结合。在绘画之前,先让幼儿亲自吹一吹泡泡,感受泡泡的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然后在活动之中鼓励幼儿进行有创意的添画,如把泡泡变成一个气球、变成爱心、变成面包等等,使绘画主体与绘画形象更加生动形象、丰富有趣。 其次,注重绘画活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开展“融合性”绘画活动。如绘画与语言活动相融合,可以将绘画主题编排成有童趣的儿歌,一边唱一边画;还可以是让幼儿“画故事”,给故事中的人物添衣服、玩具等。再如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如让幼儿练习画线条,可以设置“大灰狼与小兔乖乖”的游戏。幼儿与教师一起在户外水泥上,通过画线条为“小兔子”搭建篱笆墙,从而使小兔子不被“大灰狼”吃掉。如此,孩子们会认真地把每一根线条都画得又直又长。这样的方式总比教师“一笔一画”的示范、反复地强调“线要画直”的做法来得好多了。 最后,教师应在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适当的刺激。绘画活动是通过某些物质媒介再现某种经验的一种活动,艺术家总是从自身的“库存”中抽取出相关经验,并适时转化为自己的“奇思妙想”。因此,为避免减少示范导致幼儿“无从画起”的“尴尬局面”,教师必须帮助幼儿建立起丰富的“素材库”,以致能在绘画过程中能激发出相应的绘画想法和创造。因此,教师在组织和绘画教学活动时,也应时刻考虑用适宜的绘画组织方式刺激儿童的生活经验,以便其能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喜闻乐见”。
如何提高教师绘画教学能力(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如何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 下一篇:浅谈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如何 提高 教师 绘画 教学 能力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