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即将入园前,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孩子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分离焦虑”主要是指幼儿和抚养者之间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
行为。在幼儿园小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幼儿被家长送到幼儿园后便喊叫哭泣,拉着父母的手或衣服不放,不肯让父母离去。即使父母设法脱身,孩子们也常常哭闹要找妈妈、爸爸,哭声一片。孩子所表现的这种痛苦、不安、忧虑和烦躁情绪是由于孩子与亲人暂时分开而产生的分离焦虑造成的。从心理学上分析,亲子分离焦虑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映。父母的离去一方面加剧了幼儿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使幼儿产生倒退,认为不在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其实除了产生眼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的倒退以外,幼儿伴随哭闹还产生了其他一些可以观察的倒退,例如吸吮手指、尿湿裤子、绞弄衣角等行为。虽然初入园时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及时的健康诱导,会随着时间推移转化为不适当行为,会成不良倾向性的“拒园”行为。或者发展成儿童期焦虑,遇事过分紧张,惶恐不安,甚至表现为睡眠不安,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等。这都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
三、家访
提早进行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了解每个幼儿的生活习惯、爱好、性格、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等,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吸引孩子来园。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对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通过家访与孩子接触,初步建立感情,帮孩子做好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具体做法可采取:
(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
(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4)教师还应善于观察幼儿的生活环境,如幼儿的游戏室是如何布置的,他喜欢玩什么玩具等,这样教师在幼儿园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他熟悉的环境。
(5)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2、生活状况的调查
为了掌握幼儿的全部特点,使每个幼儿都能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
教师要对将入园的所有幼儿的生活状况做一调查。教师在这项工作中应留意的
有
母乳喂养时间;
是否与父母分床;
出生至入园前以何种方式教养:
父母工作之余轮流照管
母亲或父
亲长期在家照管
老人照管
送小型托儿所
家中请保姆照顾
了解保姆年龄文
化水平及性格特征
3、幼儿园环境布置
针对初入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创设幼儿喜欢的适用的甚至是熟悉的活动环境;提供孩子喜欢的玩具材料。 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若幼儿园户外场地宽敞,孩子就可以在阳光下奔跑;教室如果宽敞明亮,就利于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玩具如果充足,且符合孩子年龄的生长特点,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如小班的孩子应该以拼插玩具、球类玩具为主。孩子的睡眠环境也要符合要求。
3、环境准备
1、物质环境的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来到陌生环境时,会产生恐惧与排斥感。幼儿园作为学前公共教育机构,与家庭有着截然不同的性质、环境和要求。对新入园幼儿来说,周围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包括幼儿园内的环境,活动室的布置,周围的老师和小朋友,所以说幼儿到了这个陌生的环境,对环境会有一个探索适应的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恐惧与不适应,就会发生前文所述的种种现象。
幼儿之所以在入园初期出现很多不适应现象,环境的改变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幼儿入园之前,对于幼儿园的环境我们要做精心的布置。
在幼儿园中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一个宝宝打喷嚏,三个宝宝流鼻涕——这种情形常在幼儿园发生。 幼儿园的卫生状况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入园前,不但要认真检查食堂卫生状况,还要细致作好幼儿园小朋友的饮食安排;定期对玩具、餐具和其他用品进行消毒,提供孩子自己专用的水杯和毛巾。
四、结语: 与过去传统社区环境相比,目前独生子女家庭里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对陌生环境适应较慢。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对幼儿园不了解,自然产生恐惧感。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环境与孩子熟悉的家庭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孩子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但随着家庭教育的理念日趋理性化,随着幼儿园的管理日趋人性化、个别化,更多的孩子会平稳走出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同时也需要家长、幼儿园、幼儿教师的共同努力,在做这
项工作时,要有一种家园衔接的观念,要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和良好交流的关系,双方一切工作都应从幼儿出发。总之,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幼儿园和教师要互相沟通,一切从孩子出发,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 崔荣华,《家园配合 共同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幼儿教育》2000年第7、8期,第77页。朱立新.幼儿入园初期亲子分离焦虑分析基础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梁志粲.学前教育学北京:出版社,1994年第134期。张庭茵,程树青.新入园幼儿的家长工作[J] 山东教育,2003年第7期、第8月。[3]徐立平,《幼儿入园适应工作中的误区》,《幼儿教育》2004年第7、8期,第55页。
关于学习幼儿入园前的准备体会(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