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化静为动,话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的交流意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挖土机找水喝》是个讲述活动,描写了小挖土机找水喝的过程。由于年龄的关系,幼儿对挖土机缺乏感性的认识,如果只是一张张的图片,幼儿没有那种感性经验,对于挖土机的心情是无法表达的。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制作了课件,把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动画片”,生动的形象、丰富写实的场景,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理解力,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幼儿进行观察、分析、综合,在边看、边想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既发展了形象思维,又发展了语言逻辑思维。
3、多媒体在健康教学中的运用
健康往往是教师不被重视的领域,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如健康活动《无处不在的细菌》幼儿可直观的感受到细菌的外形特征及繁殖速度,了解到细菌对人体的危害,知道细菌是无处不在的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的重要性。
4、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课时的形象,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化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在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教师多半是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形式进行,这样幼儿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依样画葫芦。这样对幼儿大脑提供的信息刺激不强,幼儿绘画的兴趣不浓厚。而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随着动态、伴随音响效果的多媒体的打开,生动直观的动画会让孩子们目不转睛,师生互动在动态情景中得以实现,有助于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幼儿创作的火花。如在绘画《美丽的蝴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幼儿展现了形、声、音、像相结合的各种各样的蝴蝶的生动形象,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外形特征及对称图形的画法,激发了他们的绘画兴趣,开阔幼儿视野,拓宽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幼儿从这里接受到新异的信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想象蝴蝶动态的“相似块”,这个新的“相似块”与幼儿头脑中原有的“相似块”相匹配,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而创造。多媒体动画给幼儿很大的启发、点拨,使幼儿思路开阔,充分发挥了创造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了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的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
同样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幼儿,如《欣赏剪纸》活动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剪纸作品了解剪纸的种类及剪纸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使幼儿感受剪纸的特点,以生动的形象,夸张变形的造型和虚实装饰的构图,来让幼儿了解学习剪纸这一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能强烈持久地感受到作者创作作品的情绪、情感及所表达的意愿,从而达到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5、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的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捕捉周围环境和艺术作品中的美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能充分地展现音乐这一双重艺术的魅力,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不仅能使幼儿学到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而且能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例如: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事先制作好一些描绘乐曲情景的多媒体课件,将音乐、画面综合在一起。让幼儿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观看画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三、多媒体可促进幼儿互动性、参与性
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遇到问题总爱问个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造力得到发挥。而多媒体技术的采用对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多种信息功能,向幼儿提供多种刺激,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向幼儿呈现知识,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激活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好处 (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