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课件,必须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可操作性。孩子的兴趣来得快消失的也快,要抓住孩子兴趣的最高点,不失时机地了解孩子感兴趣的“要看、要听、要想知道”的东西,快速直接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使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得以连贯、加深、延续。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注意课件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随意性。能够根据情节变化,幼儿的适应状况和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用,操作。如《在地震发生时》活动中教师以智力问答游戏方式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知道哪些是正确的,使幼儿的知识得以加深、延续。
多媒体的开发和运用,将有力地推动幼儿园教学现代化,解决很多传统教学中没有能够解决的问题,对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益,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1、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幼儿探索、学习。但是兴趣是需要通过运用外界新颖独特的事物满足幼儿的探究心理而引发的,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就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作为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活动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述故事《拔萝卜》时,我运用了拔萝卜的动画,从头到尾运用了卡通的形式展现这个故事,孩子们看得认真,听得更是聚精会神,而且几次活动下来,孩子们已经把这个故事表演得很棒了,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讲故事效果要生动很多。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幼儿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2、直观演示,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学习心理学家特瑞拉经过研究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学习大约1%是通过味觉,2%通过触觉,3%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视听并用的学习效率大大超过单纯的听或单纯的看,大脑左半球控制抽象思维,右半球控制形象思维。如果将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形象动作结合起来,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不但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在1967年就已经通过大量心理学实验证实,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率,再加以交互方式进行学习,其效果会更加显著,这就为多媒体教学对幼儿学习和记忆的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诚然,电影、录像等媒体能为幼儿提供多重刺激,但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多重刺激,较之更强烈,因为它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快速选择、调节、折返和控制。这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内容,反复呈现,及时强化,强化效果。在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往往不易突破,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幼儿达到知识的迁移,这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为了帮助幼儿了解动物几种保护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图片,但是许多动物保护的方法是一个过程、动作,仅一张图片不能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动物的保护方法。因此,我运用了媒体的动画效果,将一些动物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做成了形象逼真的动画效果,使幼儿能更真实地体验、看到动物们保护自己的方法。例如,在展示壁虎是如何保护自己,成功逃脱的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壁虎断了尾巴继续向上逃走了,尾巴还在原地动弹吸引敌人。通过壁虎的几个简单的动作,马上就突出重点解决了问题,幼儿对动物保护自己的聪明的方法不仅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记忆深刻,不仅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这远比教师拿着卡片提问要有趣得多。这就是因为我们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自己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制作的,很好地将活动的重难点多次重复,加以突破,抓住要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广泛拓展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多方式、多顺序、多途径地提示认知对象,进行思维训练是开展创造性教学,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它具有多变换的优势,方法灵活多样,可以将画面定格、放大、缩小、放快放慢,等等。因此,我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技术处理,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启发幼儿扩散想象,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发展,增加幼儿的表达和想象的空间。扩展认知领域,提示教材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师通过讲解、提问、设疑,帮助幼儿拓宽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 林崇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曾指出培养个体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不仅是发展其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且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智能基础。例如:童话故事《金蛋》,我先出示画面1、2,接着提前显示画面五,讨论“金鸡怎么飞走了?”“老农夫妇怎么样了呢?”,再回到画3与4,这样的设计处理,更能引起悬念,想象故事中的情节,让幼儿在毫无负担的情况下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抛出问题不多,而充分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对于孩子任何奇特的提问和答案,都给予鼓励、肯定、欣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
4、人机互动,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及人机交互的作用与普通投影仪、实物投影仪、幻灯、电视等单向电教媒体相比,有独特的功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随时切换画面,按照需要展示信息,而且字体多样,动画效果、色彩丰富,效果奇特。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教学软件对幼儿操作进行评价。例如:当幼儿正确给出答案时,画面上出现的可以是一张笑脸或一声充满赞许的“你答对了”,孩子们得到的不再是一句简单的“正确”,而当孩子们出现错误回答时,同样以孩子感兴趣的、能接受的方式出现在画面上,让他们不会因自己的错误而泄气沮丧,一句“继续努力”能激发他们再次学习的愿望,这样的“人机互动”,有效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势,它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孩子积极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给予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教育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只有把多媒体辅助教学纳入整体优化素质教育,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和艺术魅力,才能提高幼儿素质,实现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姚红丽,《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读写算出版社,2013年第33期,第20页。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好处 (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