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和幼儿教师聊天听过她说一件事,他说:“某某老师,我们家孩子特别调皮不听话,在家不听话他爸就会用棒子打他,所以他现在只怕棍子,要是在幼儿园做错了什么事情您尽管打他,我们家长不会介意的”。像这样的家长我们可以理解,他是想通过打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但他不明白对孩子来说打并不是指正错误习惯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喜欢鼓励和夸奖,如果指批评、受指责和打骂,他会产生逆反心理,所谓物极必反。但如果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和肯定。孩子的行为会是另一种表达方式,这样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慢慢的就会成为习惯,并发展这种行为,同时家长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做些亲子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孩子的创造能力和行为习惯,让孩子重复好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坚持下去。
二、科学教育的同时要掌握方法和策略
作为幼儿工作者,耐心引导,尊重小孩的意愿慢慢引起他么的好奇心,带他们在玩的同时自己主动开动脑筋解决问题,在你的诱导下学会处理问题,保证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我认为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统化教育,制定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活动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循的一些规则,确定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比如坐要有坐姿、站有站样、饭后会收拾餐具、垃圾知道分类、等;在形体上走路要轻不要跺脚等,语言上说话要轻言细语,不要张牙舞爪。物体摆放时轻拿轻放等;同时吃饭时也要有良好习惯,比如不乱夹饭菜、饭菜不掉哪里都是,不弄到衣服上、地上等 ;要教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还要对孩子进行各种节日的教育,比如母亲节,要和妈妈说声节日快乐,妈妈您辛苦了, 六一 儿童节,要对其他小朋友说节日快乐,五一劳动节等等。我们要根据每个小朋友的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对的教育,不能整体化,因为每个孩子发展都不同,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因为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后在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曾强孩子的行为习惯发展。因人而异针对性强,要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良好的习惯养成步骤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认识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思想不同的特点,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教育来传授习惯养成,比如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输好的习惯,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大人态度,多讲些人物特点鲜明的案例从正面出发让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从而使幼儿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平时生活中要明确行为规范,与孩子一起探讨行为规范等,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想养成什么好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地区遵守常规。其次还可以一家人一起亲子阅读,亲子阅读是学习好习惯的来源,也是观察孩子良好习惯的开始,指定某个时间做固定的事,同时家长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能帮他一时帮不了一世,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好多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是幼儿的榜样,比如家长、老师、还有身边的小朋友,老师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以身作则,同时要约束周围的人,以正确的形象展示给幼儿,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发展好的习惯要保持下去这样才能养成好习惯,老师和家长要随时沟通评估和表扬,要及时的评价才能达到强化的效果,才能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想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同时我们也要让家长参加了解学校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家长自觉积极的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在家和在幼儿园一样那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点点积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工作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研究更多的有效的教育方法,让良好的习惯一步步学习传承下去。
关于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