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说谎”
在幼儿园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了很多幼儿“说谎”现象,比如说幼儿很喜欢他人的玩具,就偷偷的放到自己的书包里,然后跟其他小朋友说这个玩具是他妈妈给他买的,我们应不应该重视这种现象?这种“撒谎”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他理解什么是撒谎吗?面对这种现象我们该怎么正确引导孩子?通过这几年的学习我对此有所见解,下面是我对幼儿“说谎”这一现象做出的分析及见解,总结如下:
一、应关注幼儿说谎问题
(一)幼儿说谎行为问题的提出
人们都愿意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都希望幼儿诚实、不撒谎,可是我们都无奈的发现,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成人意识到,如果幼儿养成习惯性说谎会对他的身心成长带来不良影响。可是面对幼儿的说谎行为,成人有时候却会无所适从,不了解幼儿为什么说谎,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以至于漠视、粗暴解决,而这样往往会给幼儿带来更不利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说谎,怎么应对幼儿的说谎行为呢?本文运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幼儿园真实案例来讨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问题。
(二)幼儿说谎概念的相关说明
( 1 ) 说谎有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之分。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而造成了说谎,这属于无意说谎。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意说谎会逐渐减少。
( 2 ) 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故意编造谎言,这就是有意说谎。例如,幼儿做了错事,怕受到惩罚,于是编造谎言,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时,说谎成了幼儿免遭惩罚的自卫手段。
( 3 ) 幼儿由于自卑、想 对别人进行报复,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也会说谎。这有可能构成严重的品行问题,才是成人要关注并解决的说谎。
(三)针对方法
对于孩子的有意说谎,家长要及时的发现和揭穿其谎言,孩子明白说谎是要受到批评和惩罚的,将孩子说谎的企图即使的化解掉。如果是由于家长经常说谎造成孩子也跟着说谎,家长一定要认真检查自己的行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具体方法如下:
1.成人要以身作则
学龄前的儿童,模仿能力特别强,幼儿的许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由模仿他人的言行而习得的,观察他人作出行为选择时所获得的榜样行为、行为情境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能使幼儿获得替代性强化,影响其自身的行为选择。然而,现实中有些家长常常有意无意地“指示”幼儿说谎,如“来电话时说我不在”“邻居来借东西说没有”,这无异于训练幼儿有意说谎,成人所表现出的这种不诚实行为对幼儿进行了负诱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类似成人的说谎行为模式,并在幼儿的心里埋下了说谎的种子,随时可能生根、发芽。所以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首先不能说谎,更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错误的引导孩子。总之,家长、教师一定要做到诚实、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看待幼儿说谎(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