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谎言的分类
幼儿的谎言分为4种类型:
(一)想象性谎言
这种谎言可以说是幼儿说谎的萌芽。它多是由于幼儿年龄太小,认知水平低,经验不足,因而常把想像的事当成事实而造成的。皮亚杰认为2-7岁的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前运算期,具有自我中心、范灵论、缺乏逻辑思维等缺陷。由于自我中心的影响,学龄前幼儿无法对表象和现实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根据自己直觉的判断去认识事物,甚至他会把她想象的事情当成是真实的,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
(二)虚荣性谎言
皮亚杰认为学龄前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思维的特点是自我中心,即幼儿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认为并且要求他人的观点都和自己一样,具有期望得到别人注意的心理归属需要。这时期的幼儿为了得到大家的关注会不自觉的说谎。这类谎言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夸张型,在幼儿园每天值日的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小红花,总是会有小朋友兴冲冲的告诉老师“今天的地板都是我扫的!”而事实是不止他一个人在扫地板。二是虚构型。在幼儿园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幼儿指着自己的新裙子说:“我妈给我买了新衣服!”另一个幼儿连忙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衣服,在家放着呢,过几天再穿!”但这往往不是事实,她只是在看到别人有新衣服时,图一时嘴上的得意,炫耀自己而说的谎言。
(三)创造型谎言
学龄前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与记忆策略得到发展,他会对自己的之前的记忆进行组织,回忆和重组,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会汇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当时情景对各种素材进行随意加工,而这其中不免有不真实的成分,譬如:妞妞爸爸开了一间旅行社,经常带她去各地旅游,妞妞见识比较广,在幼儿园就成了大家的焦点,她给大家讲她的见闻,有时候是真实的,有时候由于记忆不准确等原因会说出一些“谎言”,比如她说她去了海边,海里有大鲨鱼,和书上的一模一样,她都看见了,很恐怖。大人们一听就知道这是谎言,可是在其他小朋友眼里或许是真的,他们讨论的很开心。这类谎言并不一定是幼儿的虚荣心所致,而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直接外露,也体现了幼儿发散的思维,想象力的丰富。
(四)为了推卸责任、逃避惩罚和逃避任务而说的谎
幼儿有时会编造一些谎言来掩盖自己的错误,如“不,这不是我弄得。”“我没有打他”“是小明打碎的,不是我!”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承认错误就要承担责任,受到惩罚。
四、影响幼儿说谎行为的因素分析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特定的年龄特点存在特定的心理特点。幼儿说谎的行为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受主观、客观方面的影响。
(一)主观因素
1.幼儿认知不成熟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知不成熟,记忆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准确; 思维发展不完善,容易把想象与现实相混淆,以假当真而无意中说了谎。
2.逃避惩罚的恐惧心理
如何看待幼儿说谎(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