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创编动作的基础,孩子在观察中积累了素材,这样在创编动作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经验,当然创编起来也就容易了许多。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我认为,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
(三)让幼儿掌握创编活动的循序渐进。
任何一种活动的发展都应有其顺序性、渐进性,舞蹈创编活动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掌握这一规律。首先,进行单个动作的创编,并加以变化。 其次,引导幼儿一乐句、一乐段的创编。在幼儿掌握单个动作创编之后,在这基础上可选择舞蹈中的某个乐句或者乐段,进行创编。积累了一定的动作语汇之后,可以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情节及所表达的感情进行创编,并通过舍取,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舞蹈。教师应注意,创编开始时,幼儿的动作大多是无意识的拼凑,没有一定规律,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幼儿掌握一些动作组合的规律,从而使幼儿的舞蹈创编技能提高得更快。
三、服装与道具
幼儿舞蹈的增彩之处——服装经常在幼儿舞蹈中看到不合体或与舞蹈作品不相衬的舞蹈服装。在舞蹈作品形成后,对舞蹈服装的选择与设计则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在服装的设计上不能影响动作的表演,不能让演员戴太多的装饰物;特别是双人舞的服装上、腰上和手上不能有装饰物。幼儿舞蹈服装应突出幼儿的特点,切忌大、繁、旧。在服装设计上应注意色彩的选择及搭配,鲜艳明亮的颜色在幼儿舞蹈服装上运用的较多,也较能体现儿童多彩的生活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服装的样式及制作工艺;舞台服装与生活服装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是为了进一步衬托舞蹈而设计的,而后者则体现了舒适的原则。在制作工艺上,应持一种制作工艺品的心态,使服装的制作更精致新颖。综合以上几点设计的服装,相信会给舞蹈作品增添一些亮点。在服装与道具上应有新颖的艺术处理,体现舞蹈的特点。
四、进退场
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根据设想的情节安排舞蹈出场。如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可选择斜行移动线出场,抒情的舞可以安排平行移动线或以造型逐渐展开。总之,出场动作设计要与主题相关,情绪要与主题协调。确定出场后,要根据歌词内容选择基本动作,在安排舞蹈场面构成时要考虑对称,画面要有变化,给人以新鲜感。为使幼儿较快地学会动作,一般说来要先熟悉音乐,最后舞蹈结尾时要与开头首尾呼应,紧扣主题,把舞台气氛推向高潮。
创作儿童歌舞首先要有一颗童心,一定要根据儿童的心理和动作特点,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找题材,这样创造出的舞蹈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天真烂漫的儿童味,才能赢得儿童的喜爱。儿童舞蹈的动作应形象、直观,决不能追求难度。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在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往往需要借助于自然的形体动作。他(她)们喜欢手舞足蹈,动作棱角突出,同时,受身体比例的限制,动作短促,节奏快,为了让幼儿对舞蹈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我要不断地注意观察,去捕捉儿童动作的造型,并进行提炼,逐丰富儿童的舞蹈语汇,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素质及艺术修养,不断积累丰富的舞蹈素材和掌握教学方法,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总之,幼儿舞蹈的创编离不开孩子们的生活,更离不开编舞者的细心研究和耐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