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及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
依据幼儿教育的上述任务,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有的性格特点,根据个性的差异,人理解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能力、但许多情况下,个性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关怀,取而代之是规律与纪律,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磨灭个性,最终使幼儿像生产的机器一样成为缺乏自主意识的社会零件。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要提倡素质教育,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给予幼儿最大的宽容和帮助,使幼儿的个性能够自由的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能放任与纵容幼儿的顽劣与破坏的本能,尽可能的在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引导,而非苛责,这样,才能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总是喜欢问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天马行空,不受成年人固有思维和常识的限制,这份好奇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人求知与探索的欲望,而求知与探索又恰恰是科学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因此,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就是保护人类的进步。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尽可能的给予幼儿最大程度上的耐心和宽容,并积极主动地丰富自己的学识,为幼儿们答疑解惑,使得幼儿们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对培养幼儿主动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
教育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人类的解放,是人类摆脱愚昧枷锁、摆脱心理束缚的自由向往。通过教育和学习的过程,人们掌握知识、克服恐惧、征服自然,但无论如何,这种学习必须带着强烈的自发性质,而非强制灌输。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理性培养萌芽,使其养成能够自学、自治的重要时期,给予幼儿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按照各自的天性率性而为、快乐成长。
四、要因材施教
幼儿教师要认识幼儿的基本属性,认识到幼儿也是具有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的人,是整体的人,是生活世界的人,是文化中的人。并通过反思以往的实践行为,摒弃传统意义上的“转移注意力”、“讲大道理”、“强调成人感受”等不合适做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幼儿的基本属性,教师才会尊重其主体性,才会深入实际,研究、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生命世界;才会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包括交流、协调、克服困难等;发展幼儿的语言技巧,鼓励幼儿用清晰有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用明确的词语,对话技巧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培养幼儿的情感与品质,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及助人的品质、尝试的勇气、避免抱怨,帮助幼儿克服心理上的挫败感。教师可以给予幼儿自己做事的机会,不包办代替,满足幼儿自己做事的愿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尊重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接纳幼儿做事过程中的不完善,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且帮助幼儿逐步掌握自理生活的方式。
五、将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可以使幼儿对作息时间形成准确的感知,从而使各种生理活动形成一定的规律,节省神经细胞的功能消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生活内容组织安排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可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及季节,具体定出一日生活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他们一天的生活内容。
总之,教学既要贯彻教育目的,完成智、德、美、体和综合实践教育的任务;又要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智力与创造才能,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浅谈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以及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