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有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相比于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与家长接触的频率要高很多。在相互额接触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矛盾。试图从这些矛盾着手,谈谈幼儿教师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
关键词:温柔 及时 主动 人际关系 分歧 幼师 家长
幼师与幼儿家长是孩子在成长与教育阶段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双方的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教育素养水平不同,导致双方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也不尽一致,因此,对幼儿出现问题的不同,理解也不听,导致双方难免产生分歧和矛盾。本文初步探讨幼师与家长交往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分歧,并试图提出解决策略。
幼师与幼儿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分歧
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态度与教育方式的分歧
在现在的社会里,部分小朋友都是家长眼中的“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摔了。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要求老师也对自己的孩子对一份的“关心”还有一部分的家长则会使用“棍棒”教育法,从而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这些显然与教师的教育是矛盾的。
对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的分歧
有时候有些新生不愿意上学,家长就会认为是不是老师在学校打了我的孩子或者是凶了我的孩子从而导致我的孩子不愿意去上学。另外,有些小朋友一到幼儿园就生病,或者有些小朋友总是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与幼师之间就会产生分歧,双方都会认为是因为彼此没有教育到位而引发此类问题的发生。
对幼儿的评价分歧
在对幼儿发展的评价方面也极易产生分歧,家长看待自己的孩子往往都是比较片面的。然而老师是结合小朋友的总方面,逐一对比进行评价。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评价往往高于老师,在家长眼中“十全十美”的孩子,可能在老师眼中就是比较普通的,在人群中随便都能揪出一个。可是有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评价往往低于老师,在家长眼中“恨铁不成钢”的孩子可能在老师眼中是一个比较优秀,比较独特,能有自己独立想法的孩子。此外,幼儿的表现往往随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家里的表现与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有的教师与家长缺乏互通信息,因而对幼儿的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做出的评价也是各执一端。家长了解的较多时园外情况,教师了解较多的是园内情况。
二、幼师应如何处理与幼儿家长的人际关系
分析心理反差,及时调整心理角色
有很多老师觉得幼儿比较容易相处,跟家长相处反而比较棘手。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老师与小朋友相处是一种优势心理。幼儿在很多方面发育都是尚未成熟,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幼儿对教师表现出很大的依赖性和顺从性。幼师跟幼儿之间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从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相处就会比较自在舒服。而面对家长的时候,因为家长是心理成熟的成年人,而且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经历。跟幼儿相比家长就复杂许多了。幼师与家长之间是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会使教师多了一层心理压力。另外,作为家长,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世界观和人格特征,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更重视与教师的平等,教师很难单独控制与家长相处的局面,当面对家长时,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教师与家长相处与幼儿相处是完全不同的,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
教师要与家长要经常沟通,商讨科学育儿方法。
教师要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拍照发到微信。
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一定要请老师一起查资料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从
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发挥主动作用,增强信任感
(1)以礼待人。微笑与家长沟通。
(2)与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
(3)责任心。用做父母的心去对待小朋友。
(4)家长既然把孩子交给了教师,教师就是家长最信任的人
(5)当一个家长每天问同一个问题时,老师必须下班前用微信或者当面讲给家长听今天的 情况。
主动消除顾虑,避免误会
很多家长其实都是带着“顾虑”送小朋友去幼儿园的。其实让新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更多的是靠家长。不能因为小孩子哭闹,自己心疼就不带孩子去上学,或者是送到幼儿园门口了,还一直逗留。老师也要做好新生入园跟家长沟通的工作。新生入园哭闹是正常的,等到新生不哭的时候,可以拍个视频告诉家长他不哭了。一整天下来,如果新生在中心有些什么好的,有趣的事情也可以跟家长分享一下,好让家长也放心!等放学的时候,老师也可以跟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讲一下新生今天在园区的表现。
讲究谈话的技巧,给家长足够的尊重
(1)交流种类
①面谈。早接与晚送期间可以跟家长预约当面面谈
②电话或者家访。提前跟家长预约好,避免家长没有准备好而尴尬。
③微信交流。多点发送视频与文字与家在家长沟通
(2)交流方式
①主要指采用专业的语言沟通
②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③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
注意:接送时不要专门对一个小朋友特别好,要顾全大局。
单独批评,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
在与家长交往汇报小朋友的情况中往往会有批评与赞扬。在跟家长汇报情况的时候往往是放学离园这段时间,这段时间家长和小朋友比较多,稍有不注意,谈话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家长和小朋友听到,这时候双方都会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迁怒于孩子的身上,这样子的批评效果就大大的减分了。
先报喜,后报忧
在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幼儿的优点与在园区的点滴进步都应该先告诉家长。绝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与期待。
用请教式的态度和口气提出看法
把批评转换成请教。把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主动权让给家长,虚心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让家长和老师之间多一分亲切感。
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在汇报小朋友近来的发展情况时,要着重说清楚进步与问题的存在,应该如何改进。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并且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以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科学育儿方法}。在课堂上要记录好幼儿的情况,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家长沟通汇报。
教师要教育幼儿要热爱和尊敬家长
想要幼儿对父母尊敬,一方面要做到让孩子崇拜你,你说的话他都愿意听。另一方面要做到让孩子敬畏你,树立作为老师的威信。
教师要教育幼儿要热爱与尊敬家长。教师要帮助发掘家长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幼儿眼中树立威信。教师如果帮助家长在自己孩子眼中树立威信,那么家长对教师也会多了一份信任,对教师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肯定。
教师可以在有特殊节日的时候,比如端午节、母亲节、劳动节、父亲节.....教幼儿给家长制作点小卡片或者给家长唱首歌、跳个舞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懂得感恩,还无形的通过幼儿这个小媒人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家长的尊敬之心。
教师既然是为人师表就要做老师应该做的,不应该在幼儿面前议论家长的不足或者对家长的不满。如果意见或者教育方式跟家长持有不同意见的时候,应该及时跟家长沟通。虚心耐心真诚的跟家长交换意见,给予热心的教育指导。根据每一个家长的特点,给家长制定独特的教育方法。尽量避免在幼儿面前跟其他老师议论或批评对家长的不足与不满。
总结:
幼师和幼儿家长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双方之间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在沟通的过程中应该真心称赞+耐心的倾听+适当的肢体接触+切实的问题解决方法。幼师要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尽量做到有求必应,要主动和家长沟通你所了解的细节,要尽可能的了解幼儿的日常,要关注缺勤的幼儿,要偶尔和家长沟通聊天。幼师和家长之间只有共同配合、相互信任,才能为幼儿成长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