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幼儿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逐步上升,这些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幼儿的安全意识薄弱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所造成的。据中国汽车研究报告中心报告的研究显示,我国每年会有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国家为此也出台了许多关于交通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文件,给幼儿的生命安全带来有效的保障。2001年中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到了在健康领域方面要提升幼儿对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不仅国家对幼儿的交通安全问题十分关注,还有社会各界对此十分重视。
幼儿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而导致的,针对幼儿进行适合的交通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升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可以减少悲剧的上演,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认识
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候,一般都是两种接送方式,分别为:家长接送或幼儿园的校车接送。这表明,幼儿家长和教师都对幼儿的生命安全十分注意,为避免发生交通安全事故,都会亲自接送幼儿。然而对幼儿过度的保护,只会阻碍幼儿交通安全能力的发展,幼儿家长和教师无法了解幼儿自身是否具备交通安全的能力。
幼儿家长对幼儿的过度保护和对幼儿安全能力了解不够清楚导致了幼儿对交通安全教育的缺失。因此,幼儿家长和教师应该对幼儿进行适当的保护,要保护与教育并重,在对幼儿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要帮助幼儿掌握更多交通安全常识,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增加幼儿的交通安全知识。
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
只有幼儿家长和教师具备了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才能更好的向幼儿进行传授。然而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家长和教师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并不是很完善,了解的交通安全知识并不全面。并且了解这些交通安全知识的途径多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网络、书籍等方式为主。网络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却有很多存在的问题,网络上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可信的,而有些所谓的工具书也只是为了博人眼球的,并不真实。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部分交通安全知识是没有意义的,幼儿家长和教师会给幼儿带来错误的知识,会影响幼儿对交通安全的正确判断。
因此,幼儿家长和教师要掌握丰富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知识素养。
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保教并重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给予现成的食物,不如传授获得食物的技巧。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如此,幼儿的生命安全需要的不单单是教育者对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照保护,真正需要的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幼儿自己掌握交通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将保教并重作为幼儿发展的基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给幼儿机会锻炼自己的保护能力。当幼儿学会自护,就等于在生存中学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生存是发展的重要保障。
掌握教育知识,提升自身素养
(一)教育者要全面掌握交通安全知识
家庭是幼儿最开始接触知识和教育的场所,家长会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幼儿家长作为幼儿学习的第一任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才能更好的向幼儿进行传授。丰富的交通安全知识是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的重要条件。当家长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是匮乏的、错误的,不光会影响对幼儿的交通行为方式,还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初入社会的第一位教师,更是要具备全面的交通安全知识,帮助幼儿了解交通安全的内容,学会在交通中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都是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只有幼儿教师将交通安全知识了解透彻,才能在幼儿园内开展更加多样的交通安全活动,使幼儿真正的有所认识。
(二)教育者要积极参与各项培训活动
幼儿家长和教师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能更加准确的掌握交通知识与技能。幼儿家长通过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了解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合适的教育。幼儿教师通过交通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丰富自身的交通安全知识,提升自身的交通安全素养。通过对交通安全这一方面的专业培训,幼儿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会更加深入有效。
完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交通安全教育的资源里最重要的就是物质资源,而在物质资源里最重要的就是教材,安全教育的实施首先是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教育资源。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是学校安全教育实施的基础,一本好的教材能使学生接受系统规范的学习。只有有了针对性的教材,幼儿教师才能根据教材内容开展相应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程。幼儿园可以根据国家对幼儿发展所提出的纲要进行编订合适的教材,教材内容结合了国家要求和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安全知识。不仅为幼儿教师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提供了依据,还能有效帮助幼儿学习适合的交通安全知识。
幼儿园的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阶段,并不属于义务教育的阶段。在此之前,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支持力度没有很强,但近年来政府也渐渐地对学前教育有所重视。在《关于实施第二学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提到了政府为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学前教育大力支持,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资金、师资等投入,幼儿园可以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的帮助。除此之外,幼儿的安全教育还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许多家长从事不同的工作,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可以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联合社会各界,与企业、公司进行合作,引入资金。为幼儿园创设交通安全教育的氛围环境,形成潜移默化的交通安全教育。
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
优化交通安全教育的方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幼儿园安全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幼儿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有三种比较适合3-6岁幼儿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第二种是以直观式的方法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第三种是以体验式的方法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第一种游戏的形式,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变身小交通警察,对其他“开车”的幼儿进行指挥和管理,渐渐地会交通安全有所了解。不仅在游戏中能了解到交通安全的知识,还让幼儿提升了对交通安全的兴趣,从而加深了交通安全教育的效果。
第二种直观的形式,幼儿园可以在适合外出的天气组织参观交通管理局,带幼儿去亲眼看交通警察,直观式的教学会使幼儿对交通的影响十分深刻,并且交通警察能成为幼儿良好的榜样。
第三种体验的形式,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进行情景类的游戏,给幼儿创设日常生活中常有的情景,如:过马路的情景、红绿灯的情景等,给幼儿锻炼自己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绘本《红绿灯眨眼睛》等来了解交通常识,或是儿歌的形式了解如何避免自己在外出时避免危险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提升幼儿对交通安全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交通安全是什么,学会如何避免危险,使幼儿真正了解交通安全,远离交通危险,健康快乐的成长。
进行家园合作,互相统一教育
家庭也是关乎幼儿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幼儿家长参与对幼儿的教育有利于幼儿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安全教育的目的是维护生命健康成长,这不单是全体教职工的重要责任,同时各位家长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而在家庭中幼儿家长会根据幼儿的日常生活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这两种教育要统一进行才会对幼儿有积极地影响,提升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及时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如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类型的活动、幼儿家长会等,积极引导幼儿家长来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学习更多关于幼儿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对幼儿进行更好地交通安全教育。幼儿家长也可以将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与幼儿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弥补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只是幼儿园的责任,还是每一个幼儿家长应该尽到的责任,双方的配合可以真正促进幼儿交通安全教育的提升,更好地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动。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家庭幸福和快乐的珍宝,幼儿能够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庭所希望的,而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幼儿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这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还给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发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