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素来有祖国未来花朵的美称,而大班幼儿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对外在信息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强,但即使在很严格的教育条件以及强烈的社会倡导下,幼儿说谎仍然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当我们在应对幼儿撒谎行为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认识到孩子自身的问题,同时还要认识到问题背后潜在的其他因素,并能够针对此撒谎行为进行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孩子能够真正的认识到撒谎行为的危害性以及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做到帮助宝贝逐渐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谨以此文,一方面,引起教学工作者对幼儿撒谎行为有更加正确的了解以及引导幼儿正面看待自身的说谎,从而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素养,正面引导幼儿实现德智体美、知情意行的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根据幼儿出现的这种行为表现所反映出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家长和老师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达到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了解撒谎动因并及时解决
幼儿的撒谎行为可分为有意谎言和无意谎言,也可分为善意的谎言以及恶意的谎言。对于善意的谎言, 家长只需采取温和的教养方式, 以避免给孩子制造说谎的机会。例如:幼儿在自我保护的撒谎时,家长就应了解事实真相及时的站出来;幼儿有正当的需要家长就应该及时满足;而对于孩子恶意的谎言,家长也不必打骂造成幼儿的恐慌,而是需采用一些非常手段来让幼儿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例如: 父母不去理会孩子,让幼儿自己去反省思过,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并且认识到撒谎并不是好孩子应该有的行为,从而可以自己找到原因,避免下次再次撒谎。当然家长心里也要有一杆秤,切不可过多,避免幼儿产生“父母不爱我”的这种心理反应。
进一步推进家园合作共育
无论是家庭对幼儿的影响还是幼儿园对幼儿的影响,于幼儿而言,都是同等的重要。这时候家园合作便显得更加的有优势了。家园合作具体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支持、配合,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在生活中,家长往往忙于工作,迫于生活,呈现的都是一种忙碌的状态,无意中总是会忽视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而等到问题出现时,又总是追悔莫及。为防止创造出让幼儿撒谎的种种条件和因素,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方面,双方都应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地做出努力。作为家长,不仅要及时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保持与幼儿园德育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矫正幼儿的撒谎行为;作为教师,应该主动与家长多沟通联系,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在园的表现,与家长一同分析幼儿撒谎的动机,为家长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只有双方及时沟通、及时联系,共同配合,才会真正去纠正幼儿的撒谎行为,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借助外在工具引导孩子
该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一个爱看动画片,喜欢听故事的阶段。一方面因为动画片的画面变化快,颜色也非常鲜艳明亮,既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又符合儿童的智慧特征和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动画片采用拟人手法,让幼儿会有强烈的代入感,所以非常容易被幼儿理解。像《狼来了》、《皇帝的新装》、《匹诺曹》等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看的。作为家长和老师与其费劲口舌地跟孩子权衡撒谎的弊端,还不如借助这些孩子们更易接受的动画片和读物,来引导和教育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自己慢慢地去体会善恶,以便于能够让潜意识告诉他们撒谎的后果和不良的影响,从而让幼儿产生一种害怕撒谎的意识,并让孩子能够让幼儿积极地向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学习,让幼儿以他们的行为来约束自己、管教自己。
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
大班孩子不仅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正值把家长和老师视为自己偶像的阶段, 潜意识里觉得父母和老师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并对外在的一切新鲜事物都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所以不难理解为何现阶段幼儿多数的撒谎行为来源于父母这个说法了,因此我们成人在引导孩子的时候更需要智慧,以避免错误的示范和引导给孩子的语言、行为、表情等带来不良的影响。家长的每一个语言、行为、表情等都在直接影响着幼儿,所以这就要求家长在幼儿面前不要轻易许诺,不管做什么都要说到做到,就算做不到也应及时告知幼儿 以免失信于孩子,给孩子作出不良的示范。著名教育理论家洛克曾说:“撒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儿童不看到、不听到别人撒谎是很困难的。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撒谎,又怎么不学呢?”。正因为幼儿的这些种种特征,如果成人经常没办法说到做到,幼儿便会潜意识地认为撒谎是正常的现象,从而出现无意的撒谎行为,最终习以为常。因此,在生活中,成人应该时刻谨记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准则,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正面的学习榜样,给幼儿的承诺就一定要说到做到,切不可不讲信用,欺骗幼儿;即使不能说到做到,也应该及时向孩子说明原因,并做自我批评,以取得孩子的谅解。
积极营造诚实为重的环境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营造出以诚实为重的环境。例如,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出现撒谎或者违背信用的情节,家长此时需教育幼儿,电视人物的此种情况是不良行为,撒谎行为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在图书购买方面,家长也可以购买一些和诚信相关的书籍,教育幼儿要以诚信为重。在幼儿园内,也应该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建立和谐的环境,防止幼儿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开展相关的活动,宣传诚实守信方面的内容,介绍诚信案例,讲述关于诚信的寓言和童话。幼儿园教师等各类工作人员应当注意言行, 防止自身的不良行为对幼儿造成负面影响。
关注幼儿并减少责怪打骂
不仅是在家庭生活中,而且在幼儿园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应该积极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下成长,切不能让幼儿因为惧怕批评责骂的心理,从而把撒谎当成下意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措施。心里的恐惧和不安很严重的影响着幼儿撒谎,幼儿一切的撒谎行为都表现在逃避。而当家长发现孩子在撒谎时,切记不可打骂幼儿,给幼儿造成恐慌,使得下次还是要以撒谎来解决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建立一种良好温和的亲子关系,采用沟通与引导的方式,走进幼儿的内心,推心置腹地来告诉幼儿基本的是非观,给予幼儿充分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加强师资队伍建并规范幼师教学素养
幼儿园严格意义上作为宝贝的第二个家,不仅承担着宝贝的保育职责,更是承担着对宝贝进行教育的任务,在保证宝贝身心健康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宝贝德、智、体、美全面的发展。而幼儿园的师资队伍,其实也相当于幼儿园的门面,如果幼儿教师的教学素养不过关的话,相应的孩子所受到的教育教学是不过关的,孩子既然没办法接收到关于教育教学中有关德育的知识,自然没办法去认识到有关撒谎行为的危害以及诚实守信的必要性,既然认识不到,何求这五到六岁的孩子去做到呢?另一方面,在幼儿出现撒谎行为时,幼儿教师若无法作出妥善的解决措施,不仅不能让幼儿认识到错误,甚至还会让孩子心存侥幸,认为撒谎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规范幼师教学素养,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应对撒谎行为时适当采用自然后果法
关于道德教育方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一种,名为自然后果法。他不仅反对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也反对对理智尚处于所谓“睡眠”状态的少年儿童施以严酷的纪律和惩罚,主张让儿童学会服从“自然法则”,只有在体会过由自己的过失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后,才会真正做到自行改正。而这些不良后果正是因自己而发。例如,有宝贝有尿的情况下,为了多看一会儿动画片,谎称自己没有尿尿,这时老师和家长不过分干涉他,任由其发展,而待宝贝尿湿裤子,让宝贝自己感受到穿尿湿了的裤子的不适,然后再去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成长,毕竟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自然后果法无非就是强调其中的“自然”,让孩子服从“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规律,自行承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一切后果,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而这就是成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往往都是在可控范围内,只有在这个时候让孩子多碰几次壁,孩子长大了,才能更顺利的应对生活。这是自然后果法最重要的精髓所在。
成长需要体验,体验带来经验,经验帮助孩子成长。我们也都是从小孩子长大成人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经过了多少伤痛困惑,做到吃一堑长一智,让我们之后知道怎样做才会不受到伤害、如何逾越困难。体验伤痛和失败,是成长的阶梯。有的妈妈爸爸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少受伤,就处处替代孩子,为孩子提前铲平道路,这样只会让孩子心理上成长缓慢,心理年龄远远低于生理年龄,这样的现象在临床上屡见不鲜。
自然后果法是安全的放养,不是不计后果的放养。最好在孩子青春期之前运用,尤其在学龄前使用是最安全的时期。这段时期孩子面对的大多是生活琐事,没什么危险,安全是指在可控的范围内。
家长要做的,不是拿各种条件和后果“胁迫”孩子,阻止孩子做某些事情。而是“告知”孩子这么做可能有哪些后果,然后由孩子自己做出选择。自然后果法的使用态度很重要,一定是事不关己的姿态,才会发挥足够大的效力。自然后果法重视的是后果的发生给孩子带来的内心感受,如果父母本着不让后果发生的想法,那就失去了自然后果法对孩子的珍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