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调查研究
幼儿园适当的进行户外活动,使宝宝可以充分享受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提高皮肤的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同时培养他观察世界的兴趣,激发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但是,由于宝宝的免疫功能不强,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很稚嫩,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因此,在带宝宝外出时,一定要考虑周详,细心呵护。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户外体育运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应以各种形式组织多种多样的户外体育活动,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又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那么,教师在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时,怎样排减运动中隐藏的不安全因素?要从哪些方面引起注意呢?以下简要分析下幼儿园户外活动存在和注意的安全隐患:
一、活动内容。《纲要》中指出:“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教师选择活动教材时,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估计幼儿活动能力,因地制宜,合理地设计活动内容。比如像小班的孩子,在跑、跳及运动器械的运用等方面还缺乏一定的能力,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应该多考虑慢走、爬、钻等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以免运动量过大或超负荷等给孩子带来的运动损伤及心理负担。
二、活动场地、体育器材。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老师都要根据活动内容,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选择活动器材、布置活动场地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要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如果场地不平整或过于狭窄都会给孩子的活动带来不便和危险,而在活动之前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边缘轮廓是否锋利等,投掷方面的活动要合理安排好投掷方向、距离及组织好孩子的活动秩序,以免投掷物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三、着装。幼儿着装也是体育活动中一个很关键而教师最容忽视的问题。在每一个体育活动前,教师都应该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如鞋带系好没有,有没有鞋子穿反的现象,衣服是否穿得过厚过紧,钮扣是否扣上等,别看这都是些很小的问题,却会给孩子的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如奔跑的中的孩子一旦踩着散开的鞋带就可能摔倒;衣服过厚会使孩子在运动中感到笨重、不灵活,活动过后因出汗太多而导致感冒;衣服太紧会放不开活动乃至拉伤肌肉等。因此,在体育活动前,教师要不怕麻烦,认真的检查孩子的着装情况,而且不仅是孩子着装要便于运动,老师也要带好头,穿便于运动的服装,这样,在示范时才能正确的展示动作要领,或免去高跟鞋给孩子带来的危险。
四、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具备安全意识也是幼儿运动中安全问题的主体。教师具备安全意识,就能预见和估计活动的安全性而做好活动前的安全检查工作。幼儿体育活动中,虽然没人愿意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毕竟幼儿是活动体,意外有时就发生在不经意中,教师要具备拉伤、扭伤、跌伤、碰伤等小损伤的简单处理技能及应对措施。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在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如不要随意的推攘同伴、摔倒时手先撑地、不要乱扔投掷物、跳跃或快速奔跑时不要说笑或伸舌头、有损伤要及时告诉老师、运动过热不要急着饮水等等。教师要不厌其烦的随时提醒幼儿运动时安全的重要性,制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养幼儿安全运动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幼儿园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把“体”放在首位,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中“健康”的主要性。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我园将幼儿运动课程作为园本教研及办园特色长期开展,因此,在体育运动中保护幼儿的安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是我园每个教师应备的基本常识,只要幼儿运动的组织者提高了安全意识,就能排减运动给参与者带来的安全隐患,这样才符合《纲要》要求,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以下十点:
一、带着宝宝出行,一定要选择有阳光、或天气比较暖和的时候。宝宝的抵抗力比大人要弱,温度太低容易使宝宝受凉生病。不要选择太热或者太冷的时间出去。应该选择适当的气候,带宝宝到户外活动。
二、离家比较近的公园是不错的选择。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还可以免除来回奔波之苦。就算如果宝宝临时有什么需要,也能够及时回家。
三、不要到人口聚集处,比如商场、电影院、游乐园等地,既通风不好,又人多嘈杂,还难免有病人或带菌者。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被感染上。
四、准备好必需的宝宝用品,必须带上水、水果和小点心,以及带吸管的口杯、尿布、备换的贴身衣物、婴儿专用干、湿纸巾,垃圾袋,纸尿布等。让宝宝穿运动鞋参加户外活动。
五、注意御寒保暖,但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幼小的宝宝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比较容易出汗,户外活动时尤甚。对于出汗量大的幼儿和体弱儿,活动时可给他们背后垫一块干毛巾,以便于汗水的吸收,避免活动后汗湿了衣服,很容易着凉感冒。
判断宝宝穿得是否合适,可经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脚,如果是温热的就可以了。运动后不能大量喝水,也不宜立即给孩子吃东西,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运动后不宜立刻脱衣服,可以用干毛巾擦干孩子身上的汗水。
六、开车外出时,不要把宝宝独自放在车上自己下车办事,防止宝宝吞食小物件、过热、或其他意外意。
七、 2岁宝宝跑得比较快了,要防止他跌倒。不要走到车道上去。远离汽车尾气。
八、 不要与猫狗接近。警惕花粉过敏,预防蚊虫叮咬,防晕车。避免让宝宝接触一些带有明显病症的人群,例如流鼻水的人等。
九、根据宝宝的体质和身体状态合理安排活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状况,掌握活动时间。及时提醒宝宝小便。
户外活动和行走时,宁可慢一点再慢一点,呼吸慢下来,脚步也慢下来,妈妈慢,孩子也会慢。同时要保证适量的运动,活动量适宜时,幼儿面色红润,汗量不多,呼吸中速稍快,动作不失常态,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反之,幼儿活动后则脸色苍白,汗量很多,幼儿出现一副很疲劳的样子,表明活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
在活动中要掌握活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活动结束前又逐步减少这一原则。
十、遇到危险情况,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可以”。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之间嬉笑玩闹是常有的事,后面的追着前面的,不管旁人和场合。遇到类似的情形,爸妈从安全角度考虑是一定要制止的,温和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