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开心愉快地学习成长。而区域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改变了集体教学时全体幼儿在同一时间,以同样的方式与速度学习同样内容,给学习活动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许多幼儿园形成了区域活动系统操作模式,创建了多元、丰富、开放的教育环境。
《纲要》颁布以来,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题教学的辅助,都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不仅使幼儿学起来开心,老师也相对轻松。
区域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一般分为益智、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表演几大类。通过对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进行,我进行了观察及思考分析,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准备工作阶段
1、区域角的空间设计思考, 根据班上人数及年龄特点设计适合本班幼儿年龄阶段的区域角。一共几个区域?什么区域?区域的位置安排及材料投放?
2、生活区需设计在离水源近,有电源,宽敞通风的地方。科学区、植物角应设计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图书角应与其他区域分离,在安静温馨的环境下。表演区需相对远离其他区域,因为相对活跃嘈杂。
3、材料的投放需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身心健康,引导积极思考,安全的材料。及时观察更换添加。
二、区域的开放及使用
1、让幼儿认识区域角,了解每个区域的不同功能及使用方法。进入不同区域的规则制度以及限定人数。
2、引导幼儿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并乐意去尝试的区域。
三、观察记录并适时参与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观察记录。教师的观察指导要遵循: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原则
一是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二是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创造。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教师应予以尊重,而不能因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经验或实际生活就予以不理睬、批评、甚至强行制止。
2.以间接指导为主的原则
一要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充实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有新的收获。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家长,利用家庭中个别教育的优势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要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游戏。通过观察,了解儿童游戏的现状(如发现何时需要增加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和经验等)。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适时参与幼儿的游戏,可以进一步观察、了解幼儿;可以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增加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促进游戏的发展。此外,幼儿还可以通过观察成人的游戏学会材料的新玩法,让游戏活动能持续得较长久。
三要坚持正面评价游戏。正面评价不仅可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愉悦、成功的情绪体验,有利于激起幼儿再次游戏的愿望,幼儿还能在评价中获得正确的方法和经验。
3.按幼儿游戏发展的规律指导的原则
针对大班幼儿可以减少玩象征性游戏的时间、增加在游戏中面临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会适当地记录。
四、幼儿选择倾向
更倾向于自然真实的材料物品投放。在区域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幼儿都是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他们喜欢生活、喜欢探索、喜欢尝试。在生活区中,幼儿们更喜欢投放真实的生活材料,可以动手操作,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探索世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操作、动手能力极强,对于切菜、洗水果、洗菜等都是很简单并有趣的事。他们在生活区中能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能够理解到妈妈的辛苦,能够学习到炒菜需要先放油再放盐的先后顺序,学习到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的勇敢担当,学到团结合作、互相配合带来的快乐和收益。当尝着自己做的煎鸡蛋的时候,洋溢在脸上幸福和满足的笑容,体会到原来劳动可以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快乐。
在科学区中投放材料时也应选择生活中自然常见、废旧的物品材料,扩大物品的多功能性,淡化以知识技能为向导的经验型操作材料,让幼儿感到好玩、熟悉,并愿意投入活动。如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种子发芽了》,大班利用自然的水、泥、沙、石、木等原始材料开展活动。让活动材料回归自然,还原生活本来面目,最大可能的利用生活中真实的物品作为材料,避免假生活状态。了解种子发芽需要泥土、水、阳光,种下种子并学会观察记录。学习并体会到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即是学习。宝贝们愿意并乐意去学习,因为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五、区域评价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而教育评价应与幼儿的教育发展协调统一。
1.多角度区域评价可以发现幼儿优势,以强带弱促发展。
2.多维度的区域评价,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3、观察顾及每一个幼儿
区域评价活动不仅仅是对最后的结果的评价,评价过程应该是儿童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关注孩子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注重个性化和发展性。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客观地对孩子的发展做出评价,再通过评价去促进对幼儿的教育和幼儿的发展,让评价、发展、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
六、区域总结
区域活动是一种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进行中,给幼儿、老师都带来了莫大益处;
1.幼儿各种能力得到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在区域活动中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自由表达的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气氛中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会说。幼儿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并逐步理解自己的义务等。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区域活动理论的再认识,而且通过不断的总结、创造与设置出多种区域活动课程,有效地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3、使教学不仅局限于书本。区域活动的开展充分弥补了教师对着书本讲的局限性,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4.增进家园联系促进家园共育。在区域活动中,家长们也会积极参与搜集制作区域材料,不但集思广益,还可以从制作过程中增进师幼、亲子间的感情,促进家园联系。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进取,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为自己今后的工作不断学习。其中幼儿人数与区域空间,以及今后活动中的观察和及时调整都是很必要的,为幼儿区域活动及学习生活提供更好的质量,满足幼儿区域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主、快乐、健康地成长。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