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们的能力和体力都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幼儿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往往会诱发危险因素,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
近年来,幼儿及幼儿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教师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好奇心和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行为特征,他们对那些新鲜的、特殊的、神秘的事物都会做出积极的反映,什么都想摸摸,什么都想问问,越是不让他们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想接触,对一切感兴趣的事都想去试探一下,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家庭原因
有些家长本身缺乏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些家长本身就有着许多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就更不用说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了。家庭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忽视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家庭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一些家长过分的“爱”,把许多本该由幼儿自己做的事情由其全权代劳,过多对幼儿实行各种保护性管理措施,教育孩子这也不能动那也不能动,忽略了从小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对危险事物正确的判断以及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出现一旦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时,孩子往往手足无措的局面。第二,局限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内容。一些家长教育方式太偏向某一个方向、某一个角度,过于单一,使得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内容越来越局限化,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安全教育的知识结构。他们认可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也愿意培养孩子,只是想到的有关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内容有限,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第三,缺少科学的培养方法。现如今,很多幼儿都是由老人带大的,由老人接送,而很多家庭中的老人文化程度并不高,关于怎样科学喂养和教育孩子的知识更是欠缺,所以,导致幼儿日常生活没有良好的习惯,也没有科学性的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2.幼儿园原因
幼儿园不仅要在生活上要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加强安全管理措施,更应该有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让幼儿拥有自我防范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时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在幼儿园,教师做的较多的还是如何保护幼儿,给他们指出安全隐患,从而忽视了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日常生活去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园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上意识不强,安全教育没有将总目标细化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教育环节上,导致幼儿教师在关于幼儿自我保护的培养上意识不强。关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目标,幼儿园制定的比较模糊,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很多幼儿园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这一方向中,对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最终使幼儿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和认知度才算合格都没有界定,幼儿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意识较为模糊,不够清晰。第二,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内容不够完整。幼兒自我保护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导致了培养内容也没有细化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上,培养内容不够完整。幼儿园没有细化常规教育时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内容和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自我保护的培养内容。第三,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这一方面,做的最多的是通过动画片和一些网上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却很少用自己制作的教案和教具去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能力。关于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有很多种培养方式,比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主题游戏、户外活动等,但是,我们更多的是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课程,而缺少安全教育在各个环节的渗透。培养的方式也大部分都是讲授和看一些相关录像,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都少之又少。
近年来,幼儿及幼儿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教师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好奇心和好模仿是幼儿突出的行为特征,他们对那些新鲜的、特殊的、神秘的事物都会做出积极的反映,什么都想摸摸,什么都想问问,越是不让他们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想接触,对一切感兴趣的事都想去试探一下,但又缺乏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教师们的美好愿望。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孩子每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但是,孩子天生就是个小小探索家,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不能意识到一些活动带来的危险。幼儿正是身心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常识和应变能力,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弱,在幼儿阶段烧伤、烫伤、误食、意外堕落等意外伤害时常发生,给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日常安全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日常活动之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在日常活动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随机教育。如:在幼儿洗手时,要求幼儿排好队,不推也不挤,以防摔伤;室内活动时,不要把手指放在门缝里,否则,别人一推门就会把你的手指夹伤;做手工时,剪刀的尖端应向下,这样可以避免碰伤别人;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玩攀登架、滑梯、跷跷板等大型玩具的时候,事故很容易发生。我们一定要提前教给孩子正确的玩法,比如,抓紧、扶好玩具,不要拥挤和互相推搡等。
二、通过学习《安全儿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为了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教育活动中,让幼儿学习简单易记的《安全儿歌》。如幼儿喝水时,为了避免幼儿烫伤,我们就教幼儿学习《喝水歌》:要是口渴倒水喝,小心别被热水烫,万一热水烫着手,快用冷水来冲手。幼儿独自在家时,为了不让坏人闯进家中发生危险,就教孩子学习儿歌《独自在家》:独自在家玩耍时,有人敲门别打开,以防坏人闯进来。这样用儿歌进行教育浅显易懂,幼儿容易接受,既提高了他们兴趣,又注意了安全。
三、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需要从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开始。习惯在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而幼儿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缺乏自制力、坚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教孩子喝水前吹一吹,避免烫伤;吃东西的时候不嬉笑打闹,避免食物进入气管;走路时不要把手插在兜里,不推别的小朋友;户外活动时,不要猛追猛跑;玩滑梯的时候排好队,等等。帮助孩子们养成了好习惯,从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他们才能玩得更开心,更大胆地去探索世界。
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在户外发生摔伤、磕伤等情况多数是因为幼儿不会正确进行游戏或不会使用一些工具造成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了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教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如何保护自我,我设计了“橡皮膏小熊”。我采用幼儿最喜爱的小动物以及爱听故事为切入口,通过讲述故事和提问的方法,使幼儿明白了小熊都做了些什么运动,为什么会贴满橡皮膏,引发幼儿如何保护自己? 小熊怎样做,它的鼻子上才不会贴上橡皮膏?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玩皮球时,要用手接球;摔倒时要用手撑地;爬梯子时要用手扶。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游戏,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仅凭教师和保教人员的外在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对幼儿时时刻刻进行安全意识的强化教育,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把安全的金钥匙交到每一名幼儿手中,让安全意识逐渐在幼儿心里扎根。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幼儿的安全。
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幼儿顺利地参加幼儿园的游戏、学习及生活活动,有助于消除家长的后顾之忧,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