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同等重要的幼儿园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环境,幼儿园的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儿童思考问题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幼儿园应当为儿童成长与生活提供良好必要积极向上的空间,产生温暖气氛,激发儿童心理,做出积极的社会行为。本文旨在从幼儿园家园关系构建对幼儿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方向来探索如何构建和谐家园关系。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儿童初期教育是在家庭,当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进入校园后,校园的生活环境与家庭生活环境同等重要。只有两方环境共同影响,相互合作才能,达到优质教育的目的。幼儿园最大的教育伙伴便是家庭,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家庭应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开展,相互支持,以此提高教育质量。
一、构建幼儿园和谐家园关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家长与教师沟通不足
所有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都应当注意学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与关联。学员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做到统一步调,要做到这些需要老师与家长的配合。工作配合问题在近些年,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幼儿园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中,问题也是存在着的。有些幼儿园不重视家庭与学员的互动,使得,家长与幼儿教育脱节,最终在塑造儿童性格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两面性的影响,连同各种各样难以纠正的坏习惯。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度探索。探寻研究构建幼儿园和谐家园关系的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此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到家园教育的一致。
(二)家长教育方式与幼儿园不同
家长在家园教育统一的大前提下,不仅是了解不足,沟通不足还存在着一味追求外国的教育方式,忽略了本国的国情,没有根据自家孩子具体情况制定教育方法。一贯采用欧美国家自由的教育方式,造成儿童平时表现和行为习惯较差,自律能力不足,不喜欢受老师的约束与管制,无法适应当前大前提下的幼儿园教育。也因为如此家长和教师,在孩子的教育上无法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大相径庭,孩子在家庭和学员中受到不同的教育,使得他的性格出现两面性和反抗性,出现无法避免的错误和不良行为习惯。有些家长在提出对孩子教育期望后,却在自己平时行为中表现出与自己期望不符的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统一还要求父母提高平时的表现。在参与儿童教育活动中,自发配合幼儿园的计划安排,理解并支持儿童教育工作。
二、构建和谐家园关系的主要解决方案
(一)幼儿园制定充分教育计划,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幼儿教师在帮助各家长树立育儿观念上应当狠下功夫,鼎力协助。幼儿园应当提倡幼儿教师根据不同年龄班级以及各个家长的具体情况,策划安排新奇的有趣的亲子互动活动,带动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孩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与协作。同时设置意见箱,集中收集各家长对于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建议,幼儿园方应积极提出热点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组织各家长群进行讨论,充分了解不同家庭对于幼儿教育的期望。为了切实达到实现家园互动的目标。
(二)引导儿童观察世界,提升社会适应力
儿童对于世界的观察力较弱,并且常常伴随着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不容易观察别人的思想感情状况,对外界的感知较弱。这种情感会导致协作,互助,关心等情绪等社会行为的缺失,儿童教师则是通过引导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以此达到互助的行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平时儿童教师应帮助儿童,正确反映情绪,了解并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情绪,感知他人的情感状况。在幼儿园内部营造温馨积极和谐的精神环境与整体状态。
(三)与孩子建立尊重和谐平等的关系
教师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教师首先表现出的应当是对儿童行为的尊重。尊重是建立任何感情的基础,教师在尊重儿童行为的情况下,倾听儿童的情感需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情绪,培养儿童在学习生活中自我判断的自主力。在儿童作出改善或者积极行为时第一时间肯定,给予赞扬。允许儿童在平时行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善于培养与引导孩子的自发性与自主性。尽量避免压制和压抑儿童的天性与想法。如此以来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能够使得儿童具有良好较强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儿童对社会的接纳与认可度。潜移默化中也提高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四)提高儿童在幼儿园学习生活的舒适度
儿童一开始入园时大多数都不太开心,但过段时间就适应了。这里存在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儿童在适应幼儿园环境过程中有了情感依托,结识了新的朋友。孩子群体之间的互相关心与爱护,会比老师的照顾更能让儿童节接纳。幼儿园为了达到此目的应当潜移默化的引导幼儿激发这种潜能,创造积极良好向上的互相交往背景。开始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交往提供良好的环境空间,加深沟通,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注重在情感上的引导。
与家庭教育环境相同的,学院教育环境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往对儿童的性格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影响。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关心,帮助,抚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也做到那孩子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长期稳定下,反正如果教师这件事漠不关心,人情冷漠,那么再怎么培养,强调爱心同情心,其效果必大打折扣。家园和谐环境,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幼儿园校园本身和教师,幼儿园为了打造和谐安定,积极向上健康温暖的校园氛围,在教师日常工作中,应当注意幼儿情绪,注重家园关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式。幼儿园内不应当多开会,充分研讨,不断探究和避免在家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举措。幼儿园与教师应当不断努力,尝试构建让家长满意的,和谐的家园关系,为了儿童成长不断努力。
三、对和谐家园关系构建提出的几点要求
(一)要求幼儿园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育水平和修养
对于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应当作为其是否录取、进入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教师的道德水平、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待人接物的方式、言谈举止等等,这些对于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提升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能够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机制,不断研究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于孩子、家长持续沟通的基础上提出最终的优化方案。这样才能够提升幼儿园在孩子、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促进孩子的学习过程,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赢得家长的尊敬和认可。
(二)要求幼儿园经常组织研究和解决问题
1.组织教师研讨会
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会,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分享教学中反馈出的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研究价值的实践探讨模式。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模式了解自己在平时工作之中的不足,并对未来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启发,最终能够提升教师的基础素质。
2.加强家校合作的沟通平台
想要建立和谐的教学与生活环境,家校关系的紧密结合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家校关系即是指幼儿园的教务管理人员、班主任等与孩子的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例如针对孩子的挑食等问题,可以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多方位的与孩子进行沟通、尝试、教育,最终从而实现孩子从挑食到不挑食的转变。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家园关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构建和谐家园关系,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成长空间,谱写和谐的家园共育之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