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幼儿园的幼师对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工作的认识程度不高,以致于在工作中不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不仅要靠先天因素,更要靠家校后天的培养。幼儿只有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才能逐步培养自信,进而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前阶段是幼儿性格和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幼儿性格的发展对于个人的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说,幼儿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学校的灌输式教育模式长期存在,使得很多幼儿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对于幼儿天性、个性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并不重视。这样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教师和家长都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开展丰富的幼儿活动
在幼儿阶段,儿童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游戏十分热衷。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增强自身与其他同伴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开发智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幼师设计游戏以简单、易懂、易于操作为主。同时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设置游戏活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分组来游戏,也可以利用奖励积分的形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样一来,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自信心也会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幼儿教师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室外活动,做一些小游戏。只有幼儿充分参与到游戏实践中才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采取措施进行弥补,进而增强自信。另外,幼儿园需要定期开展亲子运动会,实现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重视幼儿游戏和学习环境的轻松自在感。幼儿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自由自在,他们才会将所有的精力融入到学习知识当中,获取知识本身就是一个提升自信的过程。
二、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都进行鼓励
在教学中重视教学体验和教学反思,一切都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方面入手。让幼儿不仅学到相关的知识,还要帮助幼儿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这样一来,幼儿自身的自信心不断提升,为幼儿后续的成长奠定基础。幼儿是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幼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对知识进行探索,同时调动幼儿本身的学习性质,最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让幼儿转变以往的学习观念,师生之间建立互信。这种科学的教育观念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启发幼儿,其中比较典型的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幼儿对颜色进行识别,在识别的过程中,教师先不告诉幼儿正确的颜色类型,而是通过设置其他的小故事等来启发幼儿进行不断探索,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这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三、家长提升幼儿教育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影响下,很多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有些家长不接受学前教育,认为幼儿在家接受教育即可。对于家长来说,他们的幼儿教育意识和方式不科学。家长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并且支持幼儿园,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实现家校合作。
四、正面评价为主,形成良好师生关系
对幼儿的教育要经过不断探索和琢磨,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教师要付出数倍的耐心和理解,才能让幼儿体会到幸福感。由于幼儿的年龄较低,社会经验较少,他们的情感表达往往比较直接。幼儿比较喜欢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赞美和肯定。教师的正面评价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幼儿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赞美和鼓励,即使问题回答错误,教师也要表扬幼儿有勇气,声音洪亮。这样才能增强幼儿的自信,促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相反,如果教师看不到幼儿的优点,单纯地以幼儿一方面的表现来判断幼儿的能力,那么这种判断就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批评的声音会影响幼儿正常的身心发展。久而久之,幼儿会失去自信,性格孤僻,思想偏激,不利于自身健康发展。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保障。师生关系和谐,幼儿会将教师作为知己朋友,有问题第一时间找到教师来倾诉,与教师谈心。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也会让幼儿感受到温暖。每一个幼儿都具有一定的向师性,教师的示范作用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在处理日常问题时幼儿会以教师为榜样,想到教师的教诲,积极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五、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树立坚定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合理要求,使幼儿相信自己的力量。而对于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为其创造条件获得成功,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信心。
六、巧用方法,增强自信
当孩子对某件事缺乏信心,有畏难情绪时,我们总会对他讲,你能做好这件事,只要用心去做,什么事都能做好。平时我们也经常对他们进行肯定,在这种长期的积极的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但是过高的评价也会使孩子的虚荣心有所增长,有时更不容易面对失败。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有时,我们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比如插图、计算操作活动、穿鞋等等。如果孩子自己做了,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给予鼓励,使他们感受到经过自己努力而取得成功的乐趣,并逐步建立和增强独自做事的信心,从而乐于自己独立去做事。
幼儿自信心的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教育内容,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自信心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也是帮助幼儿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并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落到实处。善于观察幼儿的日常行为,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开展科学的幼儿活动,建立相对和谐的活动氛围,树立科学平等的教育观念,尽量对幼儿进行正面评价,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推动幼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