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职业生涯中,职业幸福感是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教师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关心重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但有利于教师将其思想专业化、知识专业化,业务水平的提高,还有益于教师事业的稳定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来源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收获孩子带来的满足感。
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工作,所有的工作都伴随着艰难险阻,会让人难过烦恼,也会让人开心满足。做幼教的前提,就是要自我满足,有一颗乐观开朗的心,能够自己去探索工作中的快乐,找寻工作的幸福感。想要收获孩子带来的满足感,就要把孩子们看作带来快乐的天使而不是讨人厌的小恶魔,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包容理解孩子。
所以,教师要卸下自己的防备,自我调整心态,用真实的一面对待孩子,平等真诚的与孩子交朋友,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掘快乐,体验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满自从。自从入职以来,一直和孩子相处,他们单纯可爱,热情纯真,常常做出令人感动的事情。和他们的相处,真实自然,并没有成年人的尔虞我诈,伪装欺瞒,只要你真诚的爱他们,尊重他们,付出你的真心,他们也会把同样的爱和尊重送还给你。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充满审美的目光平等的看待孩子而不是把他们当成教育对象。孩子十分的富有灵性,虽然年龄小但是有很多成年人身上没有的优点,教师要抛弃掉自身的有色眼镜,平等的看待他们,挖掘其优点,用有爱的心包容他们的一切。尊重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理解并接纳他们的儿童文化。这样做会给教师和孩子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确保平等的对待孩子。在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命令的语气,而是用温柔,平等的口吻。那种命令的语气仿佛是上司给下级布置任务,有着严明的等级观念,不仅没有情感也并不平等,对孩子来说,过于严苛。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时刻都生活在教师的命令之下,从而产生一种敬畏之心,不仅不会对教师敞开心怀,还会自我封闭,慢慢的远离教师,严重的还会得自闭症。这样只会命令的教师,缺少与孩子的正确沟通,自己亲手葬送了感受孩子生活的机会,最终,心理世界会走向干枯,更不会有幸福的存在。
(二)客观原因
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最终坚定自己要从是幼师这个行业的原因是什么吗?我记得我是因为从孩子身上获得的幸福感。还记得在实习的时候,一次不小心在教室摔倒,当时却没一个老师在现场,孩子们看到我摔倒后挤满了我的周围对我说“老师,你慢点。老师要小心点…..”记得是摔了一个骨裂,当时实在太疼起不来,在上躺了2分钟左右吧,小朋友们见我还没有起就说“老师你快起来啊,老师你快起来啊”,然后便跑向我把我围住要扶我起来。一方面呢是真的太疼了起不来,一方面呢是怕小朋友太乱又发生什么情况,就说你们先坐回去,老师马上就起来了,小朋友们却还是很担心我的一直在说老师小心一点,老师慢一点….也许这件事在别人看来就是一个我在卫生间摔倒的笑话,但是在我一生中却让我影响重大。这也成为了我从事幼师这个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给我的幸福感是高于一切的。
(三)其他原因
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事实证明无论是自己还是幼儿的成长都能让教师充满幸福感。而幼儿的进步与成长更能让教师幸福。在目睹了孩子的成长之后,教师就会有满满的成就感,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工作都有意义,自己本身的价值也有所提升。这种体验,幸福而美好。给教师平淡无奇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与荣誉。
如何提升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是学生眼里德才兼备的师长,在课上教书,课下育人,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是益友亦是良师。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非常重要,课上和课下的配合与互动都在一方面提高着孩子的学习能力,既能加速孩子的成长,又能引导他们探索正确思想观点。更能增进师生情感。我们一如既往的无私奉献着自己,我们并不抱怨,我们最多为了缓解压力地发发牢骚。但我们不会因此耽误了工作,因为我们比你们大家都要清楚,都更清楚: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我们担负的是未来,我们尊奉的是良知。
(一)引导教师合理认识自身行业
古人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见每一个行业都有其领军人物,那么行业之间亦是如此。在如今的社会中,职业没有好坏,没有高低贵贱,每一个工作都有其重要的地位,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所以要正确引导教师,让他们认识到本行业的价值。如今这个社会中,总有人误解幼儿教师,首先是他们认为,幼教的职责就是“保姆”,陪孩子唱歌跳舞玩游戏,拉低了幼教的层次。其次就是现在频繁出现的“虐童”案件,一些没有道德的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种的误会,都让幼教老师怀疑自己,产生负面的情绪,甚至会慢慢的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认为本行业平淡无奇,并不受人尊重,还会被人看不起,在这些情绪的驱使下轻视本行业。幼儿园领导应当多多开展心理讲座活动,注重教师的心理辅导,利用平时的空余时间,提升教师对孩子的责任感,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教师明确幼教行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也要大力发展教师的集体活动,提高教师的福利,进而强化职业认同感,让教师与本行业产生共鸣。
(二)建设人性化管理氛围
幼儿园管理者做好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时刻关注教师的思想工作,教师作为幼教事业的主力军,是幼教的辛勤工作者,耕耘者,管理者只有深入的了解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压力,理解他们的情绪,才能有效的给他们提供帮助,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人性化管理环境,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稳定性,也会提升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及国内外调查研究发现,在工作量过大,时间紧凑,任务过多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超出教师工作能力的任务,会致使其发生角色混乱,严重的会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管理者就要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促进教师工作效率的提高。所以,幼儿园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例如,明确分工教师工作;合理安排教师工作量;出现紧急任务时,及时与教师沟通,获得教师得理解,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进行工作调动。这样的合理安排,使教师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与重视,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能有效的提高工作完成度,增加教师的工作幸福指数。最后,倡导“劳逸结合”,不在高压下高负荷工作,一旦疲劳工作,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和很多负面的情绪,幸福感缺失,长此以往,对身体也会成一定的伤害。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能一味的要求教师埋头苦干,拼命工作,而要提倡教师劳逸结合,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不能过多占用教师的业余时间。
(三)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一个人的幸福感来自于自己内心的感受。生活中,一个人如果过度的思考自己,一味的抱怨,愤恨,只会让自己处于伤心自闭的情绪下,无法自拔,更没有办法体会到幸福的感觉。这警示着幼儿园的领导人,多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家庭生活,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促使教师敞开心怀,减少自闭压抑的可能性。幼儿园作为教师的依靠单位,不仅要加强教师的业余活动,丰富教师的生活,还要组织校园建设,缓解教师的压力情绪。更要在其遇事时,给予充分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压迫,这样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四)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价值的实现能给人带来无限的内心满足和幸福感,专业发展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安排教师的工作。由于每个教师的能力,工作经验和性格都不相同,只有根据他们的不同来合理分工,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所长。首先,要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让教师们调动自身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教研项目研究,自主要求提升专业素质和教研水平。让教师自觉成为教研的参与者。 其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新的一对一的教学互助模式,即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组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新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有效的上课方式,学成之后,进行课堂展示,由其老师指点讲解。与此同时,也可以组织早操,环境布置等教学活动,教师观摩并互相点评。这能直观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最为重要的是鼓励,鼓励教师坚持记录每天学习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制做成随笔形式。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教师自觉养成每日学习,每日反思的好习惯,总结当天教学形式中的优点与不足,及时的进行自我反省,自我弥补,在思考中改进教育模式,并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弥补,促进共同发展。
(五)不断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
物质与精神的结合是幸福,而人类生活缺一不可的则是物质。现如今,幼教的工资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根据国家教育规定,幼儿园要尽快落实幼教的薪资待遇。作为领导人员,要给予教师合理的薪资待遇,在工资福利以及环境方面尽量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提高教师的工资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进教师工作效率,提升教师工作幸福指数。正如社会倡导的那样,幸福感是来自自身的一种体验,感受,是不能被传送,灌输,复制的,只能由内而外的滋生出,教师的幸福感也是如此,只有当教师自己感受到了幸福,才能真正的快乐。作为领导人员,要亲自体验教师的职业工作,亲身的经历更能理解教师的辛苦,进而更好的舒缓教师的压力,增进工作积极性。如此一来,教师们会对工作的热情高涨,更好的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