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个性,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身子女的今天,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将来有大作为。 然而,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品质和行为去不尽人意。在幼儿期,凡是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都是对幼儿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 因此,我们就要通过家园两方面的通力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展。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知识同等重要。而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主要场地,想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就需...习惯,是体现个人素质的重要参考,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单靠幼儿园或家庭其中一方,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必须是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我是学前教育毕业的学生,从小我就十分崇拜教师这职业,随着时间的增长,渐渐的 对幼儿园老师有着崇敬之情,更萌发了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以选择了幼儿园老师 这份职业。我十分珍惜在校的学习时间,不断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每个学期都以较好的成 绩完成规定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听、说、读写的能力,良好的教师素质, 具有良好的语音面貌,自然、大方、的教态,并在教学中善于创新,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 大量的书籍,对专业课的一些练习,我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只要自己努力了,就一定会有 收获~ 大学时光里,我本着自强不息,学以致用的原则,一直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教育。教师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保证教育的一致,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对国民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在提高,因此对于教育的要求也在提高,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但是,作为幼儿教育早期不仅是单方幼儿园的任务同时也需要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但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第一代独生子女现已大多生育,第二代的独生子女由于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德、行为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在与家长的接触当中发现,现在有的家长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正确位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行为偏差。
在幼儿的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庭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两大主要环境,其各自都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内容,双方各自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作用,而这两者之间只有达成共识,采取同步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塑造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幼儿朝着家园期望的共同方向--身心健全和发展
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存在着行为习惯方面的脱节现象,幼儿园老师感觉孩子较听话,能积极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长反映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废止。例如: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坚持每天独立地进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你逗乐、我喂饭,孩子成了“小皇帝”。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也应严格要求,这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是一车两轮,必须同步调,同方向。一方面,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坚持不懈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幼儿园也要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参与性,采用多种方法,家园合力,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建立密切联系,经常相互沟通情况,才能达到一致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经常将幼儿在园、在家的情况相互交流,共同研究配合教育的方法,相互反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共识,达到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沟通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双方做出努力,其中幼儿园应起主导作用,因为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幼儿教师应主动创造条件,排除家长的种种顾虑,打通沟通渠道,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阶段对幼儿来说是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的重要场所。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家园合力,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开始,从老师用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早期教育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存在许多困惑,
1、习惯,就是人们在不断地重复中逐渐巩固下来的、在一定情境中会下意识地出现的某种行为。行为习惯包括人在学习、生活、道德实践中无意识地自然出现的行为方式。习惯的养成,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动力定型的过程。
2、家园合作: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就是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协力培养幼儿,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为了使家园合作能够顺利开展,更加合理地实行,发挥其最大有效作用,国外大多采取灵活的、有效的家园合作方式.1、开展约谈。2、允许家长义工。3、及时更新“父母教育”网上手册、布告栏 。4、视家长为教育资源。5、招开家长恳谈会。6、帮助家长学习学前教育知识。7、成立家长委员会。这一系类的举措都是为能够让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合作,教育好孩子。
随着对家园合作重视程度不断加深的世界趋势下,我国也重视并积极开展本国的家园合作,但是在合作过程中,不免会出现很多不够细化、不合理、不成熟的合作方式。学习并借鉴国外家园合作的有利经验,对影响和帮助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找到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可以让教师和家长之间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不是短暂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幼儿的大多数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离不开幼儿园对于幼儿习惯的培养。同时,家庭因素培养幼儿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阶段作为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人在幼儿期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将伴随人的一生,因而,幼儿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