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之一,不但可以提供娱乐、开发智力、辅助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家庭中的幼儿有许多玩具但真正玩的却不多,尽管如此,家长还在不断地给幼儿增添玩具。同时我们也会在商场或玩具店等有卖玩具的地方,经常看见小孩哭闹着向家长吵着要买玩具,而此时小孩与家长就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闹得彼此不愉快,事实上父母并不是不愿意给孩子买玩具,而是他们对于小孩所看中的玩具,他们会认为是在浪费钱或摆在家里占空间,相比之下家长会比较愿意将钱花在他们自己认为对孩子更有价值的玩具上,或者是能有助于学习的玩具。因此,家长的态度和观点对幼儿的生长发展至关重要,幼儿的生长发展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养护和细心呵护。基于上述现象,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对家长和幼儿来说,玩具各意味着什么?又有何意义?家长为幼儿选择玩具的标准又是什么?”基于对现实的考虑,更加坚定了笔者对家长玩具观的调查,希望通过家长玩具观的现状调查,能使家长有更好的教育观念,促进孩子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黄进老师所著的《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中提到这样一句话,“……而人们似乎又很少真正关注玩具,除了疯狂追逐利润的商家关注市场上显现和蕴藏的欲求,不管是教育实践领域还是理论领域,鲜有人对玩具的实质与意义进行反思。教师和父母更多是在市场上去被动选择,而非主动创设。玩具更多是被理解为商家在市场上提供的商品,是要买的,而买玩具是为了满足孩子玩的需求,也是为了尽到做父母和教育者的职责。”
多渠道完善家长对玩具概念的认识
幼儿家长玩具观界定为幼儿家长对玩具的概念、价值以及使用和处理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家长对玩具概念的认识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家长对玩具观的认识存在不足。家长可以树立主动学习玩具观的意识,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幼儿园教师交流学习经验和参加社会开展的有关玩具观的各种宣传活动等渠道,从而提高家长对玩具概念的认识,完善幼儿家长对玩具观的认识。
具体方法如下:家长可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如多看一些关于玩具知识的书籍,如蒋风主编的《玩具论》,王连海编的《玩具》,看一些介绍玩具选择的书籍,如钱玲娟等著的《0-6岁儿童养育专家全知道 幼儿玩具玩与学》,分别介绍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玩具,还可以通过相关专业报刊如《玩具世界》及时了解学习玩具概念和玩具观方面的知识。
对玩具概念的理解及运用,并不仅仅是来源于书籍上幼儿教育家们的介绍,家长还可以通过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讲座及时与幼儿教师沟通交流,学习更多玩具观的知识;也可以通过相关媒体、报刊开设的玩具专栏中向专业人进行请教。
重视玩具的“陪玩”价值
顾名思义家长“陪玩”就是家长陪伴幼儿玩耍,做游戏,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还能促进幼儿良好情绪情感的养成,而且是发展亲子关系的良好时机。家长为幼儿选购玩具是作为补偿,因为家长们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他们误以为玩具能代替自己陪伴孩子,不可否认玩具对幼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但是玩具再多也不能替代家长的陪伴。
幼儿在玩玩具时,家长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幼儿玩玩具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幼儿玩玩具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幼儿进行交流,发展幼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家长对玩具“陪玩”价值的认识,可以参加幼儿园举办的相关培训和亲子活动、早教活动让幼儿家长亲身感受“陪玩”带来的价值,感受“陪玩”带给幼儿的愉悦心情和能力的发展。
从家长的访谈结果中可知具体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有些家长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也没有注意到陪玩的价值,所以就让幼儿自己玩。而且家长认为玩具是买给幼儿的,是幼儿玩的东西,应该让幼儿自己玩。这种想法就会支配家长的行为,使家长忽视了其在幼儿玩玩具时的作用,轻视了“陪玩”的价值。另外家长还需要了解玩具的各种性能,以便更好地陪伴幼儿玩玩具,更好的发挥家长“陪玩”的价值。
重视玩具的玩法
1、转变家长的观念
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知,多数家长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认为玩具的玩法是固定的,事实上,玩具虽然有说明书,但是玩具的玩法并不是固定的。说明书只是给出了引导,但并不代表玩具只有一种玩法。每个幼儿掌握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不同,创造出的玩法也不相同,同时幼儿在对玩具玩法探索和使用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玩具,而学龄前儿童的玩具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因此,家长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给幼儿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出多种玩法,让孩子在尝试新玩法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2、积极参与相关培训
每年国内都会有各种关于幼儿教育的论坛或者培训,如幼儿教育论坛,在这些论坛或培训中毫无疑问会涉及到玩具使用的问题,家长积极的参加这样的集会,可以进行经验的交流,学习玩具使用的正确理论,还可以把自己在玩具使用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讨论,纠正自己存在的错误行为,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使用玩具。
将玩具定义为一种物质实体,是游戏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图书、画、沙、石等都是物质实体,是游戏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因此可以称为玩具。但从问卷和访谈中可知有些家长并不认同,有些家长认为图书、画等东西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材料,应该划分到学习的范畴,沙、石等东西属于自然的产物,时常被家长们忽视。
可见,家长们对玩具概念的认知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来理解,就会导致家长在为幼儿选购玩具的时候忽视图书、画和沙、石类的玩具。因此家长对玩具概念的认识不平衡不充分,有待提高。
结论
玩具是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衡水市桃城区幼儿园的3-6岁幼儿家长进行了玩具观的调查。笔者选取了其中的四所幼儿园,包括两所公立幼儿园和两所私立幼儿园。研究发现家长在玩具观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相关文献及所学理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教育建议。调查表明幼儿家长的玩具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家长对玩具概念的认识不平衡,有待提高;家长轻视“陪玩”的价值;家长对玩具的使用不够重视,未能充分发挥玩具的作用。
家庭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家长作为家庭中的引领者,他们的思想、行为、态度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幼儿。玩具是幼儿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长对玩具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家长对玩具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幼儿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因此,为了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有必要深入了解幼儿家长对玩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