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插班生社会交往能力观察研究
摘要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幼儿的社会性、个性是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幼儿只有在与人交往的集体过程中,才能逐步发展起其心理能力和社会性。幼儿园插班生是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然而插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也是很容易被忽视掉的一部分。
关键词 幼儿园 插班生 交往 背景 家庭
在幼儿园,也是一个缩小版的小社会,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从而也就造就了相处的方式不同。插班生刚来到这个大家庭,首先他们的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恐慌,这时他们会用一些特别的方式来回应并发泄自己的内心,例如哭泣、打闹、不进食等等。每个插班生的性格不同,造就了他们的交往能力的不同,有的孩子天生性格开朗大方,他就能很快地和大家打成一片,融入新环境;有的孩子性格内向腼腆,这个交往的过程就会显得稍微漫长些。
插班生在进入这个集体交往过程中,由于自身背景的不同,适应情况和快慢也就不同。这里的背景包括很多种,例如家庭背景、生活背景、性格背景等,其中家庭背景就包含着原生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这些背景都会影响到他的社会交往能力。插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往往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的。下面我就以本班的一个插班生作为主要的例子进行分析探讨,他的自身气质类型较为忧郁。
首先,第一阶段所表现的是茫然、不知所措,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插班生刚进入这个大集体,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跳进来一个陌生的环境,都是自己所不熟悉的人和事,这时候的他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哭泣以及站在原地不动等等一系列行为,这时候的他也是在释放自己的情绪,内心期盼能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同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融入这个大集体,这时候老师给予的支持应该是支持并理解他的这种行为,慢慢地与他拉近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信任你,知道对方也是关心和爱自己的。在班上,插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处于比较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一些自理的能力也是相对较弱,在他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是交往能力的发展关键时期,所以教师需引导交往能力强的孩子主动去帮助插班生进行一些生活自理方面上的行为,例如搬椅子、端饭菜等等,让他感受到身边同伴对他的关心和帮助,喜欢与同伴之间相处,并且享受同伴帮助的过程。
第二阶段是观察,当插班生熟悉班级环境后,就会放松了警惕,例如会独自一人在旁转动着椅子或是在大组活动中,不自觉的踏脚等等行为,这是他对周边环境有了一定的信任,建立了些许安全感,但他也只是在观察着,观察同伴和老师在做什么,不会自己主动地想要加入,也不会和老师主动地说自己想要去干什么,情绪各方面相对于之前也稳定了许多,与同伴及成人的交往还是处于被动的,他也会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进行考量,但又不知如何去做。他的各方面行为能力在慢慢完善中,交往的主动性和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进步,他会在观察过程中知道如何去和同伴交流,互动等行为。多数中班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会相对于小班有进步,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幼儿之间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游戏也逐步发展。在这个阶段,老师需要做的是多多引领别的同伴去邀请插班生加入游戏,例如户外活动中,会刻意提醒同伴们,插班生需要哪些游戏方面的帮助,这时,热情的同伴就会及时过来帮助插班生,带着插班生一起进入他的游戏中,无形中帮他建立起与同伴之间的联系,感受到与同伴游戏的乐趣,提升他合作游戏、交往的能力。
第三阶段是慢慢融入,他的行为各方面会不由自主的跟着我们集体,被吸引进入到集体的游戏活动中,这个阶段过渡完,插班生就能很好地融入这个大集体了,在这阶段插班生会想要去加入同伴之间的游戏以及互动,虽然前期会相对腼腆,不会太明显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是在行为上慢慢的和大家步调一致,但这也是插班生迈出的一大步了,这时插班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相对提升许多,体现在游戏中能跟随同伴一起进行合作,例如在户外厨房区域,会跟随同伴的指引做出相对应的行为:淘沙、装沙,并且配合完成,但在语言沟通方面相对还是有点欠缺,与同伴的交流也少,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还是相对较弱,同伴之间的游戏也还是处于被动状态。这阶段老师也需要多去与插班生进行语言上的互动,鼓励插班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例如分享自己周末的趣事以及家里周围发生的趣事等,虽然刚开始只是几个词或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渐渐地就会发现插班生的表达能力会有不断的进步,能连续表达出几个句子;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合作游戏环节,例如香口胶、接力跑这样的合作游戏,吸引插班生主动地加入游戏中,并且是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完成,在游戏中给予他们多些支持,在集体中及时鼓励和赞扬他当下进步的行为,建立他的自信心。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群体,作为一个个体,能适应群体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更加要帮助插班生更快地适应到这个大集体。插班生社会交往能力需要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方面
家庭的交往环境是幼儿的第一交往环境,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能感染到幼儿,乐于沟通、善于倾听、能树立交往榜样作用的家庭氛围,对幼儿的交往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家庭交往环境中,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环境不同,所培养出来的幼儿也就各不相同,善于沟通的家庭特别能培养出健谈的孩子;相反之,不乐于沟通的家庭往往会培养出内向、腼腆的孩子。所以,家长要做好榜样,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那样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如“亲子活动”“故事妈妈”等方法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均能潜移默化地对幼儿园插班生的交往起到引导作用,能帮助插班幼儿尽快融入到新班级的同伴交往中。
(二)幼儿园方面
幼儿园首先要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积极交往的氛围,在幼儿园的社会交往环境中,情感环境是基础,而交往的外部环境,包括师幼互动以及教育活动,则是提升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途径。首先,应先提升教师与插班生幼儿情感联系的积极性。积极的情感联系是师幼互动的基础,师幼之间建立起情感,真诚地去对待每一位插班生幼儿,教师教育才能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应加强非插班生幼儿与插班幼儿交往氛围的包容性。包容的社会交往氛围能够快速感染插班幼儿,使之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在幼儿园中,要多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给与插班生充分的同伴交往机会,才会激发他们的交往意愿。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幼儿同伴的交往能力尚未成型,社会性的发展处于不稳定期,幼儿的交往对象、交往方式和交往群体的不稳定性是正常的,教师需要做到正确引导,并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帮助幼儿知道同伴交往的乐趣以及重要性,结交新朋友的快乐等,帮助插班生在这个新集体中快速适应,并树立交友信心。
插班生进入新的环境,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例如人、事物、环境的不同,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没有安全感,作为教师,应该是要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包容并去理解他,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关心着他内心细微的变化,给予相对应的支持和帮助,尽快缩短适应这个新环境的时间。同时,社会交往能力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那一部分,交往能力提升了,是进入这个新环境的开端,相信在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沟通、合作努力下,插班生会克服一切的困难,从而快速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庞丽娟 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3)
〔2〕宋菲燕 林媛媛 苏静 幼儿园插班生同伴交往特点及支持策略研究
〔3〕宋菲燕 丁海东 幼儿园插班生同伴交往的常见障碍及支持策略研究
〔4〕张璐璐 高东慧 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