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因素及预防措施
近年来,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热门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和家长关注。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幼儿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频率最高的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要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置于工作首位,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要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同时要让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安全常识,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长发育迅速但是并未发育完善。户外活动对于改善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现实中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意外事故频发,给幼儿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和威胁。我国关于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关调查中也显示出户外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意外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性格活泼,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强等特点,多样性且形式丰富的户外活动教学是非常符合幼儿爱好的教学模式。在户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对幼儿的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幼儿正处于好动、爱玩的阶段,但是因为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差,缺乏生活经验,他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户外活动的安全性直接影响户外游戏教育的价值,所以保障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安全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资料分析和在幼儿园的观察,我总结出了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存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类:
一、幼儿自身因素
通过调察分析,在户外活动中,幼儿自身的因素往往在幼儿发生危险事故的众多因素中占很大的比例。
1.幼儿身体素质。
幼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发展完善,动作灵活性、协调性差,往往会出现意外。
案例:上体育课时,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在操场上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追逐游戏。活动前老师已经带领着孩子们进行了相关的活动教育和准备工作。活动中,幼儿婷婷被扮演大灰狼的凡凡当成追逐目标,不小心在转身奔跑躲闪时失去平衡摔倒在地,造成了骨折。在场教师立即和幼儿园保健医生对婷婷进行折肢固定,并送往医院治疗。这件安全事故中造成幼儿伤害的主要因素是幼儿突然失去平衡,这是幼儿园和教师在主观上所不能预见和避免的。幼儿的身体素质差,在户外活动中往往会因为自身动作的不灵活不协调而导致摔倒,从而造成无法避免的意外伤害。
2.缺乏危险意识。
幼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一些幼儿会出现一些违反规定现象,做出一些不安全的动作和行为,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案例:户外活动时,某小班幼儿在玩荡秋千时,有个小朋友因为不清楚活动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不慎进入了秋千可摆动的弧度范围内,被坐在秋千上的幼儿踢倒在地上,而秋千上的幼儿因为撞击感到害怕,手无意识的松开了秋千的绳子,从秋千上摔了下来,两个孩子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幼儿往往因为不清楚活动要求和游戏规则,加上危险意识的缺乏,而产生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3.幼儿发生冲突。
户外自由活动中,经常会看到有些幼儿因为与同伴争抢玩具而引发冲突行为。
案例:某园中班户外器械中有几辆脚滑车,因为脚滑车的挑战性强,成为了孩子们争抢最激烈的器械。某中班两个小孩因为争抢最后一辆脚滑车发生争吵,互不相让,甚至动起手来,其中一个孩子被推倒摔在地上大哭大闹,另一个孩子见小朋友摔倒了也害怕的大哭起来,教师从一开始的安抚情绪,耐心劝说,到最后无奈把脚滑车收了起来,谁也不能玩了。可见幼儿因为没有规则意识,很容易争抢玩具发生冲突,控制不了情绪,容易冲动动手,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保教人员因素
1.户外活动准备不充分
幼儿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准备不充分,户外运动之前没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没有提出游戏规则,就会导致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没有规则意识,从而做出许多不安全的行为,造成意外伤害。
案例:某教师在带领孩子出去户外活动时没有提前检查活动器械,导致幼儿在玩器械时被残留的积水打湿了衣裤。虽然孩子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但是幼儿打湿了衣服,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幼儿也没有及时告诉老师的话,幼儿就会受凉生病。教师在安排户外活动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检查好所有的器械,避免发生危险。
2.缺乏安全隐患预防意识
教师在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对于幼儿的某些不当举动,没有及时制止,没有提前意识到幼儿的行为会给幼儿带来危险。
案例:某小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活动过程中又一个幼儿想要去卫生间,但因为当时教师在带领幼儿做游戏且教室刚好在一楼,就让幼儿独自回室内卫生间,而幼儿在去完卫生间回来的路上急于加入游戏就开始加速奔跑,一不小心摔倒在地。教师缺乏安全隐患预防意识,没有意识到幼儿独自行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并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3.缺乏急救意识
在发生摔伤,中暑,晕厥,踩踏等情况下,孩子无法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老师不知道如何疏散孩子并及时处理,从而导致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
案例: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回教室,幼儿在进教室时,在门口没有排好队,多名幼儿争抢着进入,有幼儿在拥挤中摔倒,而后面的幼儿没有注意到有人摔倒踩到了摔倒的幼儿,没站稳向前扑倒,而队首和队尾的老师注意到时没有及时的疏散孩子,从而导致多名幼儿摔伤、磕碰。教师在发现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该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内避免事情严重化。
三、户外环境因素
1.活动器械问题
幼儿户外活动的器械出现破损,没有及时进行解决,留下了事故隐患,幼儿可能会因此出现危险。活动器械的摆放不正确,可移动的活动器械放置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幼儿发生危险。活动器械不及时进行清洁或者清洁不彻底,器械不及时进行清理就可能会留有灰尘,污渍,虫卵等不卫生的现象,从而导致病菌的传播。
2.消防设备不齐全
幼儿园户外场所的消防设备准备不齐全,发生意外时没有可以使用的消防设备,会导致伤害的扩散。如发生火灾时,灭火器准备不充分,就不能第一时间内扑灭火势,从而导致火势越来越大,伤害越来越大,损失越来越大。
3.没有定时进行安全检查
对于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器械需要进行定时的检查,如果不定时检查,就没有办法及时发现问题,如器械上的某个零件松动了,但是没有及时检查出来,就会导致幼儿在玩活动器械时因为零件松动而摔伤。
幼儿园开展户外活动时预防安全隐患可以采取以下这些措施:
一:加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幼儿对于新事物的探索欲强,但对危险的辩识能力差;情绪易激动,但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差。教师应该教育幼儿有意识的遵守游戏规则,同时教导幼儿一些运动技能和方法。教师可针对户外活动中常出现的危险事故对幼儿进行教育,提出避免危险的方法,并告知幼儿在发生危险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教师应加强幼儿情绪能力的培养,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来表达、发泄情绪,以减少在户外活动中与同伴发生冲突行为。
二: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户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设置合理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在带领孩子出去户外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哪些是危险行为,告诉孩子要遵守规则,不要做出不安全的举动,以减少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检查好每个幼儿的衣服,鞋子,配饰是否合适参加户外活动;了解每个孩子的身体状况是否能参加激烈的户外游戏等。在开展游戏前进行正确示范,并提出活动要求,强调幼儿按规则开展游戏。户外游戏的设计应该符合幼儿的实际发展。在户外活动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每个孩子的生理变化。要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特殊指导照顾。安全教育课程应该选择适合幼儿的安全教育方法,确保课程内容能够被幼儿吸收,从而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帮助幼儿真正的建立起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三:检查活动材料的放置,创建安全的户外活动环境。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的户外活动营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大力健全消防设施和安全设备。活动器械也应该选用环保,安全,卫生的材料,对破损的活动器械进行及时的更换和检修,以避免误伤幼儿。对幼儿的活动场所和器械及时清理和消毒处理,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在活动的场所中的尖锐物品进行处理,安装防护栏。在器械的摆放上留出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进行活动,以免发生拥挤和碰撞。在容易发生伤害的地方设置颜色鲜艳的警示牌,让孩子在玩耍时能注意到。幼儿园还应该多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丰富保教人员的安全知识,掌握意外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技能,提高综合安全素养。
幼儿的安全问题是教师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幼儿园在开展幼儿户外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确保幼儿人身安全的环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到存在于幼儿自身,教师管理以及活动场地等多方面的安全隐患;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危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安全隐患预防的准备工作;保证幼儿户外活动器械和场地的安全性等,确保幼儿户外活动的安全性,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