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户外活动安全隐患及安全措施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们对其喜爱程度极高。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发展目标的主要渠道,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活动环节,也是促进幼儿自身社会交往水平提升以及社会规则的获取。根据教育部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活动幼儿的身体,逐步养成运动习惯,动作协调、灵活、有耐力,具有安全意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幼儿肢体的均衡发展和基本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户外活动固然好,但也是意外事故频发的环节,有些幼儿园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选择了降低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频率,有些甚至直接放弃了户外活动,这种做法不科学也不合理,使幼儿的身心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抑制。我认为只有从教学思想上加强重视,采取相应的预防安全措施,稳定有序地开展户外活动,才能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通过对山西省永济市阳光幼儿园中二班的工作观察和探讨,将幼儿户外活动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安全措施总结如下。
户外活动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幼儿户外活动主要包含户外学习、户外的亲子活动以及户外运动等内容,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幼儿户外活动不仅只是户外活动,还包含着户外游戏和运动、户外观察和学习以及户外的休闲活动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两种观点,我把它们概括总结为幼儿园园内户外活动和园外户外活动。
第一部分先谈谈幼儿园园内户外活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措施。
一、首先是活动场地、设备、器具的安全
1、活动场地:户外活动的场地最好是有日照的泥草地,让幼儿能在活动时接触到阳光。草地上的草不能过厚、过软,这样会对幼儿的动作发展和技能掌握有负面影响,如小班的幼儿在草地上四散跑就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但现在许多幼儿园仍以水泥地为主,比较光滑、硬,所以教师要避免幼儿擦伤或跌伤。有时候活动场地小会使幼儿容易发生碰撞现象,或者教师在活动中没有安排好孩子们的位置也会发生一些活动中的安全事故。教师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本次活动的场地需求有一个定位,必须在活动前清除掉活动场地的各种障碍,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时刻提醒幼儿保持一定的活动距离。
2、设备、器具:园内户外活动中设备、器具要定期检查、定期维修。比如滑梯的坡度要适应,边脚要光滑,着地点要铺垫子或安沙坑,以减小滑落时的下挫力;摇椅、荡船等玩具制造或安装时要注意重心要低,吊环要牢固;跷跷板是幼儿喜欢的器械,但是有的跷跷板正面磨得很平,做得很美,但板的背面却很粗糙。其实,跷跷板背面的两侧最重要,我就发现有的幼儿在玩跷跷板的时候,脚后跟被跷跷板压下刮伤,虽不会太严重,却常常发生。如果把背面的两侧做成斜坡或圆角的,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活动之前,教师一定要不怕麻烦检查一遍各种器具、设备的安全,活动过程中,避免因幼儿使用方法不当引起的不安全情况。如有的幼儿将高跷当成流星球扔出就极易出危险。户外活动中,有时会发生幼儿因争夺器械或不能按秩序拿放器械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有的孩子对于新器械不能很好把握而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在户外器械的投放上,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你所投放的器械是否能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不能有的孩子有有的孩子没有,如果你所投放的器械需要几个孩子共享,那么一定要讲清楚活动规则;二是在首次投放新器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器械的使用方法,考虑到一切有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三是教师在投入新器械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器械是否安全。总之,设备、器械的每个环节都是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
二、户外活动中,幼儿的着装也不能大意
幼儿年龄小,运动机能尚不完善,协调性差。为保护幼儿的身体,户外活动时,应尽量让幼儿穿上适脚的球鞋、运动鞋,并注意鞋带是否松散。户外活动时,幼儿会大量出汗,在活动前可以先脱去外衣,活动结束休息时再穿上,确保不因出汗而着凉。贴身的衣物以棉制品为好,可以及时吸掉汗水。紧身而不透气的衣物会牵制幼儿肌肉的运动,容易引起拉伤及皮肤的不良反应。在活动前,教师还要检查幼儿的口袋,及时收好幼儿口袋中的危险物品,并妥善保管。有的幼儿爱把一些玻璃、小刀等藏在口袋中,如不注意,在进行活动中,特别是垫上运动时,便会酿成事故。另外,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要注意强度合理,技能独立,以免幼儿在掌握时发生混淆,而导致错误动作,甚至引起事故。
三、幼儿自我保护知识的培养
自我保护意识和方法是安全问题的主体,在户外活动中尤为重要。加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长期教育和熏陶。
1、将这些户外知识每天贯穿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比如在下楼的时候,时刻提醒幼儿靠右行走,不能拥挤。教会幼儿在不小心跌倒时用手撑地,走高跷时重心适时移动,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等。平时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安全事故的故事,让幼儿去判断推测这些故事,让他们知道自己遇到这些情况时要怎样处理。另外,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让幼儿能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这样活动中就不会乱。
2、利用设计安全标志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幼儿,并引导幼儿讨论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志来表示,引导幼儿自己制作安全标志。在我和孩子们经过讨论商量,决定用“红色圆形”代表“禁止”,用“黄色三角”表示警告,用“绿色正方形”表示提示,并结合户外发现的危险情况,指导幼儿制作了多种安全标志,如不要用手摸的标志,不要拥挤的标志,不准头朝下滑,不准攀爬等标志。
3、集中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活动前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玩才不会出现危险。如我们幼儿园的户外场地分为很多区域,每个区域的玩具、材料都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幼儿发生意外事故,到了活动区域,我们应该先和幼儿一起分析容易出现的危险情况,应该怎样玩玩具,不应该怎样玩,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让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第二部分谈一谈幼儿园园外户外活动中的安全隐患。园外户外活动常包括组织郊游、参观、社会实践活动、文艺演出、运动会等大型活动,这些活动规模大,涉及人员多、场地多等特点,且不同于日常安全管理,安全隐患较大。
一、首先是要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1、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执行大型活动申报制度。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大型活动。
2、事先对场地、环境安全、行车路线、交通工具、设施、设备、消防、疏散通道等进行详细勘察,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
3、与合作单位取得联系,互相沟通活动方案,甚至进行细节推敲,尽可能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4、将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职责。
5、在活动前几天,幼儿园要用书面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明确安全要求,协同做好教育工作。
二、户外活动的安全组织和管理
1、活动过程中,每到一处应随时清点人数。
2、教师、保育员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让幼儿接近陌生人。
3、幼儿如厕时,应有成人陪同。、
4、保健医生应事先准备好必要的外用药和常用药。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活动前和活动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单独行动,不触摸危险设施,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等,减少来自幼儿自身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现阶段,对于幼儿在幼儿园内所参与的户外活动安全有了高度重视和极高的关注度,我国政府更是将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放置到了保教工作的首位,并颁发了和其安全教育相关的指导纲领文件,在其纲要中明确注明了幼儿园自身和其幼儿教师必须要担负的职责。虽然人人都希望没有危险事故,但有时意外还是会降临。怎样适当处理运动中的意外伤害,而使其伤害性降到最低呢?从教人员的安全技能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定期丰富和巩固幼儿教师的安全技能是从教人员必备的教学技能,必须熟练掌握运动中跌伤、骨折、脱臼、扭伤等外伤的处理方法。与此同时,更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和能力。通过座谈会、观摩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实现家园共育目标,引导家长积极支持,让家长从中领悟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配合幼儿园在放学的路上或家里,随处引导、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总之,在户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只有我们从教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以严谨、踏实、不厌其烦的工作作风,提高思想重视,注意发现事故隐患,才能防患于未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