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目前面临很多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三个大的方面,简单来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取决于父母、幼儿园及幼儿三个关键性人物,根据:安雅琼.《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解决战略》文献中可以总结归纳得出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幼儿的父母方面
幼儿在未被送去幼儿园之前所有时间都是跟自己的父母及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玩耍等等。所以幼儿的亲属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关于幼儿亲属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
1、溺爱
由于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动手做些什么,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对孩子极度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包办代替,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导致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别差。
2、剥夺幼儿训练的机会
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什么都不能独立去做,总怕累着孩子,伤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由于小朋友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3、教育方法不当
当孩子做错或做不好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5]。
还有很多家长更多的是顺其自然的以自己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有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家长本人来讲并未意识到,他们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是自己的实际经验。换句话说,有的并没意识到时代在发展,老套的教育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以上两种情况是大家可能经常见到的,或许还教育方式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当。
4、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学文化知识,认为孩子学习好就可以了,以为生活自理能力长大之后自然就会了,没能认识到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人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6]。
(二)幼儿园方面
如同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里面提到的那样,伴随着学生体罚事件的不断曝光,幼儿园面临的更多的是社会舆论压力,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局限性。
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难以避免磕磕碰碰,当做父母的看到难免会加已夸大式的猜忌,从而引起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误会,甚至是造成幼儿园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就造成了幼儿园更多的是照顾幼儿,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无法得到系统性培养。
(三)幼儿自身
0到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极快,学习能力极强,有的家长表示,这个时间段教会的东西幼儿会铭记在心,也就是基本上不会忘记,但是同时家长会付出很多时间。
幼儿虽然在这个阶段学习能力极强,但整体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譬如小脑未发育完时走路总是不稳,容易磕磕碰碰,身体整体的配合与协调困难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完成一个被成年人看似很简单的动作,这都是情理之中在所难免的。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时,还会很容易就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幼儿自身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难得到培养的原因之一。
二、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从而使最初想达到的效果更让人满意。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作为除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外,同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师,而且这要比日常教学复杂的多。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意识是人类的思考和觉识,自主的意识,即自我感觉后主动做出决定。幼儿在0到6岁大脑迅速发展,良好意识的形成在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家长或者幼师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意识进行培养。在幼儿生活自理问题上,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师,都不要包办代替,让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凡自己不愿干的事大人都会帮着干。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自己做。譬如通过对幼儿的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语言活动,同时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多重复合式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可以体会自己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成就感。而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二)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家长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大多数家庭往往都是独生子女。要喝水了,父母或长辈把水递到嘴边;要起床了,父母或长辈给幼儿把衣服穿的整整齐齐;要吃饭了,不管是先看电视或者玩,父母或长辈则会迁就幼儿跟着喂到嘴里……慢慢的,在父母或长辈的溺爱中,将幼儿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若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培养,父母或者长辈首先需要统一观念把锻炼的机会给幼儿,待幼儿失去兴趣而不愿意再做时,父母依旧要幼儿自己去完成,且不要代替去做,不要使幼儿失去更多的锻炼机会。
创设环境,提供足够让幼儿自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就多让幼儿去实践,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可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相反要对幼儿提供鼓励。
(三)幼儿园与家长要施以正确的培养方法
与其说家长或幼师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老师,不如说与幼儿一起共同成长与进步。不断学习新的培养方法,并实践,再对培养方法进行纠正研究,从而整理出适合不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榜样。之所以有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排除是自己家长或幼师生活习惯比较差,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造成的。所以家长与幼师需要从自身做起。